國民革命是什麼?
國民革命一詞又稱「中國國民革命」,為孫中山先生所發明,乃因應中國面臨救亡圖存之關鍵時刻而生。
國民革命之目的,在造成獨立自由之國家,以擁護國家及民眾之利益;在為人民之利益,謀中國之自由與獨立;在促進民族之大同、民權之平等、民生之富足。亦即造成「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憲政,與獨立自由之中華民國。
國民革命之思想,乃為「三民主義」,是國父研究歐美學術制度與中華文化思想取捨而成。用意乃以畢其功於一役,解決中國「民族、民權、民生」之三大問題,免於西方重蹈之覆轍。
國民革命之精神,就是「自由、平等、博愛」,此乃取經於法國大革命。其中博愛之精神,同時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如墨家所倡「兼愛」,韓愈所謂「博愛謂之仁」。古人有句話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裡我們拿能力和志途的「窮」和「達」來看,就是我們在「窮」的時候,要在自身修養上,尊重他人自由,待人立足平等,為人發揮博愛;到了「達」的時候,就要在國家民族上,為中國謀自由,為政治謀平等,為社會謀博愛。
國民革命的主體,則為中國全體國民僑胞。自國父決意推翻滿清以來,全體國民的參與及支持,向來是國民革命的不可或缺的動力,至於華僑,則更有「革命之母」之美譽。國父曾在《民權主義》分人類為三系,一為先知先覺的發明家,二為後知後覺的宣傳家,三為不知不覺的實行家,國民革命乃是使這三系國民合成心力,一致向國家民主富強的目標努力奮鬥。因此,以國父的話說,國民革命是「由民眾發之,亦由民眾成之」,和前代革命「雖起於民眾,及其成功,則取獨夫而代之」截然不同,亦和近代歐洲資產階級革命,以及俄共所標榜的無產階級革命,有天壤之別。以其不同於古代王朝易姓革命以及近代西方階級革命,故稱國民革命。
為何過去人民需要國民革命?
自鴉片戰爭,中國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以來,外有帝國主義的燒殺擄掠,內有滿清政府的專制腐敗。在內憂外患的進逼與肆虐下,中國淪為次殖民地國家,不僅民權低落、民生塗炭,民族更屢屢遭受列強欺侮、任其擺佈,在國際地位上抬不起頭。中國若要擺脫這些痛苦,改頭換面,救民眾於水火,就需要國民革命。
為什麼我們今天需要國民革命?
自大陸淪陷後,共匪對人民厲行專制暴政,將代表中國之一切幾乎據為己有,以馬列改造,使我中國盡污於馬列極權臭名,文化盡毀、民族滅絕更甚二戰之禍。在神州慘遭紅禍橫掃之際,台灣更無安寧之日,有分裂勢力利用人民亟欲脫離共產暴政之心,假民主之名行亂政之實。所造成之結果,便是:今日政治,大陸極權愈甚,而台灣民粹愈烈;今日經濟,大陸貧富懸殊,而台灣日益虛耗。社會矛盾、仇恨對立、意識型態鬥爭愈演愈烈,「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日漸頹靡,使精神、物質生活日趨困苦。若要改變愈加沉重的現況,拯救天下生民,其辦法不言而喻,正是「光復民國大陸,重建民主憲政」。而這個辦法需要的,就是國民革命。
誰能加入國民革命?
孫先生解釋:「所謂國民革命者,一國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即皆負革命之責任。」因此反過來說,只要認同中華民國,認同國民革命之目標與精神,認同自己有肩負國民革命之責任的人,都可以加入國民革命,這是不分種族、宗教、性別、階級等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