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會速評】2020中華民國的潰敗以及中共的勝利:兼評臺灣的國民黨



2020年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的總統大選於1月11日結束,這場結果以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以八百多萬票獲得連任,海內外傳媒都指標性認為,這是對於中共體制的拒絕,以及民主燈塔在台灣的延續。臺灣社會內部則是以「芒果乾」(「亡國感」的諧音)大賣,不管結果如何,本編在立場上延續對於民主選舉的尊重,只要是一場公正,在中華民國憲法體系下完成的選舉,必定尊重選民的選擇結果,就如同孫中山先生所說:「現在中國號稱民國,要名符其實,必要這個國家真是以人民為主,要人民都能夠講話,的確是有發言權,像這個情形,才是真民國;如果不然,就是假民國。」(國民會議為解決中國內亂之法)

因此這個多數三分之二國民,以投票結果對於國家元首之選擇,我們理所當然要尊重之,但是這是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的國民之選擇,大陸民眾要能夠享有此一對於國家未來的實質選擇權,則要繼續努力。

但是本編從第三者對於中共手法了解的角度,來評析這場選舉的新聞輿論戰,覺得是「中共言論戰的勝利」以及藉著「獨派」的手,去踩踏中華民國幾腳。

2019年以來中共在輿論戰上對於臺灣民心的誘導

一直以來,國際上都認為中共必定會徹底解決臺灣問題,也就是完成所謂中國共產黨統一全中國之目的,所以對於中共的防範,都專注於在對於中共政權的武裝部隊上。但是在現代戰爭中,只會防範武力攻擊,而忽視輿論誘導這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的政客或許不需要為了選舉,在中國大陸境內公開的實行如一般民主國家政客的輿論誘導技巧,但是中國共產黨的政客,很熟悉媒體理論以及選民心理,這次臺灣大選就是中共再次展現此一手段,並且配合所謂統戰手法加以落實。

何謂統戰,就是為了達成中共的政治目的,聯合不同階層團體以及政黨,儘管是敵對盟友,但可以為了共同打擊主要敵人,而短期合作,這次中共就是在輿論戰上與獨派合作,讓獨派能夠在選舉上獲勝,削弱中華民國這面旗幟在臺灣的影響力。

2019年元旦,國民黨在臺灣地方首長以及議員選舉中獲得大勝,民進黨實力削弱,蔡英文民調因為其政策推動失敗,而支持度低落,這時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不排除武裝"解放"臺灣,臺灣民意頓時反彈,徹底反對一國兩制,蔡英文反擊指出:「拒絕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此一延續先前「辣台妹」論述,使得蔡英文整個支持度上揚

1月之後,中共長期推動與高雄市長韓國瑜的關係,韓國瑜在此期間除了出訪東南亞各國以外,另外也訪問了中共統治下的香港,而且在戒備森嚴的情況下,被台灣海內外媒體「捕捉到」進入中共駐香港最高機關--「中共中央駐香港辦公室」(中聯辦),而臺北方面立刻給予反映,一貫採用抹紅方式,直接給他扣上「賣台」標籤,又有媒體「意外」爆出韓國瑜曾經在北京大學光華學院「肄業」資訊,此時正值3月,韓國瑜對於是否參選中華民國總統尚未有所定論,而在國民黨內尚處於初選狀態,正出現所謂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支持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出線狀況。


4月初,韓國瑜訪問美國,延續先前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邀請,到美國進行訪問並演講,其中知名民運人士王丹以及相關在臺灣的民進黨人不斷透過從韓國瑜的英文水平跟中共間關係...等相關角度對韓國瑜進行攻擊,但韓國瑜確定代表國民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應該是訪美回來之後,才進行一連串動作,在此期間韓國瑜的支持者四處聚集以及應援,或許也是造成韓國瑜整個動心。

造成整體變化是5月開始的香港反送"中"運動,其起因2018年初一對香港情侶於臺灣臺北市之凶殺案,由於香港政府認定基於一個中國原則,臺灣與香港一般,都屬於中共統治下廣域中國之一部分,所以想藉由送中條例,擴張香港法之司法引渡權,此一立法結果,造成香港民主派反彈,上街頭抗議,原本在5-8月時期,仍處於和平談判對峙狀態。在此期間,臺灣方面蔡英文雖然支持香港街頭抗議,但是對於態度就是期望和平對話,尤以六四三十周年紀念表示,勿讓一國兩制成為臺灣現實政治狀態。而韓國瑜方面在香港抗議上,接受媒體訪問表示在了解後再表態,反而讓政敵有所空間,認為其「不支持民主,是中共同路人」,而國民黨內也有攻擊聲音

9月以後,也進入臺灣選舉倒數關鍵期,香港反送中運動加劇,香港警察以盾牌反擊抗議群眾,改以正面發射鎮暴武器,甚至還有非法拘禁以及刑求情形,雖然韓國瑜在多數場合表達自己「與臺灣站在同一條線上」和「絕對不會質疑中共武裝統一臺灣決心以及臺灣人民對於民主自由的追求」,但其實難以敵對黨已經黏貼許久的「紅色標籤」以及「對於民主價值堅持」的聲浪。

11月,前中共南京軍區軍官,在香港抗議加劇,臺灣選舉前夕,如同1994年台海危機一樣,說要「武裝解放臺灣」,在選戰倒數前夕,臺灣的兩黨總統候選人只剩下最後招數,透過對於國家架構方向不同,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以「保衛中華民國」,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臺灣第一,拒絕一國兩制」,來爭取傳統選民認同。

12月底,民進黨以立法院多數優勢,一天通過「反滲透法」,透過此法可以標章「面對外敵可能攻擊狀態,人民可以自我犧牲,同意政府壓迫人民言論以集會自由」。

2020年1月,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一改前調,改以「一國兩制,和平統一」,來做為其新年談話之內容,但1月11日選舉結果,蔡英文以817萬票大勝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這個結果我們不應該只是表面看到是「民主價值的勝利擊潰中共獨裁專政」,而是要體會到,中共可以透過外部輿論誘導手段,引領臺灣人民的投票方向,雖然無法掌握結果,但此次選戰結果徹底挑戰國民黨的根基,也就是「投給國民黨,保衛中華民國」,雖然有人會抗辯說,蔡英文在選後接受BBC訪談時,仍然把「中華民國臺灣」掛於嘴邊,但此一中華民國其實只是如賴清德的「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一般,此一中華民國不會理會中國大陸(包含香港、澳門)情況,只會給予「同情」(請參考港人希望台北訂難民法新聞報導),中華民國的價值等同臺灣,當中華民國對於臺灣選民意義越不大時,他是可以隨時放棄的選項。

代評:國民黨剩下甚麼?

國民黨,早年作為引領中國的革命組織,雖然在1924年的改組宣言上只是明確表示繼承興中會革命精神,若要說其名字1912年的國民黨宣言,應該可以理解其起源,該宣言有段「共和之制,國民為國主體,吾黨欲使人不忘斯義也,故顏其名曰國民黨。黨有宗旨,所以定眾志,吾黨以求完全共和立憲政治為志者也,故明其義曰鞏固共和,實行平民政治。」

那現在國民黨歷經擊退割據軍閥,反對共產專政,到現在柔性立場以中共和平交流外,從這次選舉看來,在臺灣選民,尤其是年輕選民用「強勢手段面對中共,拒絕低頭維護面子,不為利益對強權低頭」,是現在多數選民內心看法。而在臺灣內部,反對老人政治,仇視權貴,認為軍公教是跟國民黨的共犯結構,看到民進黨代替他們砍軍公教退休金以及附帶優惠時候,就感到愉快。

就如同3月7日國民黨黨主席內部選舉前夕所發的這篇文章一般,國民黨內部不僅在中國大陸有大量經濟上的利益,另外還有國民黨內部以前在中國發展革命的傳統,在面對民進黨以及相關外圍講究臺灣本土價值的挑戰上,國民黨內部無法回應,更不可能切斷。

總結國民黨領導政權的過去貢獻:(一)創建共和,成立中華民國;(二)1928年,形式上統一中國,避免中國在法西斯日本鐵蹄下,變成亞洲的「法國」,讓汪精衛的南京國民政府,變成跟「維琪法國」一樣,如果蔣介石的重慶政府垮台(蔣比較可能就是逃到印度成立自由中國號召中國本土打游擊),或許美國的在攻擊日本國土猶豫下,可能還要考慮上海登陸,打擊汪精衛政權,中共延安政權在蔣介石國民政府被消滅同時,唇亡齒寒的情況下,只會被日本消滅;(三)試圖消滅共禍,訂立1946年中華民國憲法,完成第一屆國民大會選舉以及憲政政府組成;(四)藉台海屏障以及韓戰,重新獲取美國支持,在臺灣推動地方自治選舉;(五)剿滅臺灣內部臺灣共產黨以中共臺灣省工委組織;(六)以美方援助,維護以及升級臺灣基礎建設,推動十大建設,為1990年代經濟起飛奠定基礎;(七)蔣經國命令臺灣解嚴,在李登輝還是忠貞國民黨員同時,完成憲政改造以籍中央民意代表改選(國民大會、立法院以及監察院),符合臺灣地區現狀。

其實國民黨過去在中華民族角度上,不管在經濟以及政治上,有做過許多重大決定,只不過在民進黨強調作為一個「戰鬥的反對黨」上,反著反著,就以為國民黨是「被迫」進行政治開放,但以國民黨當年在黨政軍優勢,以及1950年代剿滅台共以及中共省工委的軍事程度(現在已經被轉型正義委員會平反),在野民進黨的戰鬥不過是「文弱書生」程度,堪比清代公車上書以及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學生。

但是現在現狀是,國民黨內部有些中國情懷的黨員,在中共柔情造勢,以及政治開放下,回老家看看,回老家投資,最終就變成「中共在變,我也應該要變了;蔣、毛的中國未來路線之爭,不過是過去事」。面對選舉上,民進黨的臺灣主題,臺灣四百年以來均未成立一個自主國家,臺灣的歷史是一部被殖民史,臺灣人應該脫離中國陰影下自主。面對這個議題的詮釋,國民黨拿出的中華民國論以及中華民族一體化,而且中國的衰敗源於「列強割據的歷史傷痛難以割捨」。沒錯,這個觀點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上之核心價值之一,但如果論到在民族主義以及民權主義取捨之先後的話,孫中山必定以民權為優先,從孫中山在中國同盟會論述到,為何要對清廷進行革命可以窺其一二,孫中山表示:「我們生在中國,正是英雄用武之時,反都是沉沉默默,讓異族兒據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義,建一頭等民主大共和國,以執全球牛耳,實為可嘆!」...「又有說歐米共和的政治,我們中國此時尚不能合用的。蓋由野蠻而專制,由專制而立憲,由立憲而共和,這是天然的順序,不可躁進的;我們中國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憲,萬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說大謬。我們中國的前途如修鐵路,然此時若修鐵路,還是用最初發明的汽車,還是用近日改良最利便之汽車,此雖婦孺亦明其利鈍。所以君主立憲之不合用于中國,不待智者而後決。又有說中國人民的程度,此時還不能共和。殊不知又不然。我們人民的程度比各國還要高些。兄弟由日本過太平洋到米國,路經檀香山,此地百年前不過一野蠻地方,有一英人至此,土人還要食他,後來與外人交通,由野蠻一躍而為共和。我們中國人的程度,豈反比不上檀香山的土民嗎?」(中國應建設共和國)

可以想見,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是希望在民族、民權以及民生上一切解決,但在抉擇上,民主價值首重,貫徹民主政治才是核心,一旦民主,其餘兩主義之問題則會連帶解決大半。

但國民黨呢?國民黨面對民主政治上,尤其是中國大陸人權問題,則會顯示猶豫不決,在態度上有利益考量不會對於中共過於凶狠。相比民進黨可以藉由人權問題以及台灣獨立上,表面上對於中共拍桌嗆聲,國民黨能夠有甚麼表現?

所以改革國民黨的迷思,本雜誌先前就曾撰文說過,國民黨剩下甚麼?國民黨剩下只是一個在中國大陸擁有共同經濟利益的政治組合,其所表現就是「溫和的外交政策」,選舉方式就是不投國民黨,中華民國就滅亡的政治術語。相較於民進黨一方,高喊台獨,維護民主價值,反正民進黨的成員只要守住臺灣不被中共形式攻破,就算去中國大陸經商也無大礙,反正有問題就逃回臺灣即可。這個百年老黨,跟民進黨相比,根本不是「老」,而是「嬌」。

那你問我,這個國民黨已經沒有希望,那該怎麼辦?我只想到,當年民國初年在宋教仁被袁世凱迫害身亡後,潰敗的南京國民黨。孫中山斷然放棄,直接在日本東京重建中華革命黨。當時孫中山在中華革命黨宣言表示:「自是之後,着意進行,本部組織於焉成立。用特通告海內外同志,自中華革命黨成立之日,凡在國內所有之國民黨本部、支部、交通部、分部被袁氏解散者,不能存在無論矣;所有海外之國民黨,除在日本東京已宣告解散外,其餘美洲南洋各地未經解散者,希即一律改組為中華革命黨。(黨為祕密團體,與政黨性質不同,凡在外國僑居者,仍可用國民黨名義,內容組織則更改之,即希注意。)」

所以今日的局勢,真如同當年中華革命黨,我們今天已經成立了光復會,只須注意,忘了臺灣的國民黨,「發現」敵人在北京,聯絡光復會,革命讓中共下台,光復民國,重建大中華民國於大陸,完成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