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建立不是全面西化





 

有人說民國建立就是在追求民主西化,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不太對的,西化兩字其實是有待商榷的。


國父在中國革命史這篇文章解釋道:
一、民族主義:...余之民族主義,特就先民所遺留者,發揮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點,對於滿洲,不以復仇為事,而務與之平等共處於中國之內。此為以民族主義對國內諸民族也。對於世界諸民族,務保持吾民族之獨立地位,發揚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與諸民族並驅於世界,以馴致於大同。此為以民族主義對世界之諸民族也。


從民族的眼光來看,我們不是要全盤西化,我們要的是發揚中華文化,改正中華文化的缺點,並吸收世界各地的好文化,所以我們要以優秀的中華文化為本,世界文化為輔,發揚光大,而不是全盤西化。


二、民權主義...中國歷史上之革命,其混亂時間所以延長者,皆由人各欲帝制自為,逐相爭相奪而不已。行民主之制,則爭端自絕,此自將來建設而言之者也。有此三者,故余之民權主義,第一決定者為民主,而第二之決定,則以為民主專制必不可行,必立憲然後可以圖治。歐洲立憲之精義,發於孟德斯鳩,所謂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是巳。歐洲立憲之國,莫不行之,然余游歐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如選舉之弊,決不可無以救之。而中國相傳考試之制、糾察之制,質有其精義,足以濟歐美、政治、法律之窮。故主張以考試、糾察,二權,與立法、司法、行政主權並立,合為五權憲法。更採直接民權之制,以現主權在民之實,如是余之民權主義,逐圓滿而無憾。

從民權的眼光來看,我們要學西方三權分立的精髓,更加上中國考試與糾察二權而成五權,更不是全盤西化。

以下是位信仰三民主義同好的短文,正是最好的結論:


可以非常肯定地說,三民主義,從根本上說,就是地道的中國人的主義。它處處浸透著中國哲學精神。它屬於偉大的中華民族。儘管它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影響,儘管你可以說,沒有西方文化的影響,就沒有中山 先生的三民主義;但你無法改變這一事實:三民主義,無法歸類於西方文化傳統。在筆者看來,三民主義是儒家思想、以及整個中國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之努力的偉大成果。在這個意義上說,在那個中國文化式微的年代,中山 先生獨具慧眼,以自己艱辛而巨大的努力,支撐起了中國文化精神。中山 先生是中國文化精神的名符其實的脊樑骨。——沈共《三民主義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