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主義和資本主義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資本主義是以賺錢為目的,民生主義是以養民為目的。有了這種以養民為目的好主義,從前不好的資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三民主義:民生主義 第三講》,1924年8月17日
新世界國家,與以前國家不同;通常國家僅能保民,而不能教民養民。真能教民養民者,莫如三代。其時井田、學校,皆有定制,教養之責,在於國家。後世則不然,所謂國家,無論政治若何修明,如漢之文景,唐之貞觀,能保民斯為善矣。今日所抱改造新世界之希望,則非徒保民而已,舉凡教民養民,亦當引為國家之責任。
《軍人的精神教育》,1921年12月10日
然養民之定義,為培養國民有一技之長,使其能做到人盡其才的根本,進而服務眾人。
既然人民乃國家之主人,當國民遭遇困難時,國家當竭盡所能,助國民度過難關才是。
此乃養民的理想境界
台灣的政府以財政困難為由大砍軍公教退休金,不僅違背社會契約的精神,也違反了國父養民的理想。一邊大砍軍公教,另一方面卻能籌措三兆來因應所謂的綠能,國防特別支出,乃至因武漢肺炎所需要振興經濟需要,實乃荒唐。若能撥預算將軍公教退休金補足,使軍公教在生活無虞下成為驅使國家經濟前進的基本動力,則勞工與服務業亦將受益。以國家之力養民,實則是照顧全民的宏偉目標之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