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領導人近況謠言頻出?災禍過後全球地緣政治將何去何從?(民國109年4月29日新聞評論)


(一)
近日關於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神隱」的消息傳的滿天飛,背後衆說紛紜。不僅像「BBC」和《紐約時報》等西方媒體都參與了揣測,連許多華人自媒體對此也是觀點衆多。與過去的消失不同,這次金正恩不僅從公衆視野中消失長達18天,更錯過了他祖父金日成於4月15日的誕辰。
根據《時代週刊》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雖然知道金正恩的情況,但他不能告訴媒體,並且他祝願金正恩健康。由於信息並未得到印證,很難說金正恩到底出了甚麼狀況。
回顧歷史,朝鮮半島的現狀本質上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格局,尤其是在東亞的中國戰場。當年韓國被日本吞併,大韓民國在1919年於上海成立了臨時政府,並且在蔣公中正的支持下,遷移到了重慶以躲避日本的侵略。自此,中華民國與大韓民國經過抗戰而結下兄弟情誼,不僅在國名上二者都有「民國」,南韓在國府遷臺後更一直互相保持聯繫,直到90年代後南韓才改變對中共的外交策略。大韓民國最終於1992年與中華民國斷交,成爲最後幾個與中華民國斷交的國家之一。
韓國目前分裂的現狀,從本質上來看如同大陸與臺灣的分裂,是中國問題的產物。上世紀40年代美蘇在東亞爭霸的結果是蘇聯取得勝利,從而引發了韓戰與越戰。倘若當年美國總統杜魯門能夠積極支援國民政府,則東亞局勢將徹底改寫,美國也不會在韓國與越南戰場中死傷上萬,如今更不用面臨來自中共的巨大壓力。可以看出,兩韓若要統一,唯一的可能性是中國大陸實現民主化。只有在大陸民主的條件下,北韓才會失去最大的靠山,從而被南韓統一。所以說,半島問題本質上是中國問題;而中國問題,本質上是大陸問題。只要大陸政府恢復成中華民國,兩岸均在實施民主憲政的「中華民國憲法」體系下,兩岸可達到和平統一的前提共識,即便兩岸仍然保有不同的政府體系,仍可以保持一國兩府,而朝鮮半島分裂局勢也將迎刃而解。
 (二)
此次新冠肺炎危機中,中共不但沒有在疫情之初儘早公佈訊息,還試圖隱瞞真相,宣傳「可防可控,不會人傳人」,大肆抓捕民間調查者的同時並拒絕專家的援助,與世界衛生組織勾結,以至全球疫情的爆發。在西方疫情爆發的時候對民衆宣傳西方體制的弊病,不但冷嘲熱諷,還趁機鼓動反美情緒。與西方在大陸疫情爆發之初進行大規模物資援助的善舉形成了鮮明差距。
在此次疫情中,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開始認識到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利弊,避免過度將資金投入單一市場,並且開始逐步權衡與國際市場的關係。美國在疫情之初,口罩出現供不應求,許多口罩仍需要仰賴從大陸進口,然而各國品管檢查發現,許多進口口罩質量不合格,這從根本上刺激了西方國家的產業轉移。就在三月底與四月初之際,日本和美國有大量的供應鏈受到政府支援,選擇逐步退出大陸,以求在法制和市場更穩定的地方扎根,或回歸本土。
從長遠上來看,由於中共此次的糟糕表現,越來越多國家將嘗試與中共脫鉤,尤其是西方國家,但仍不排除一些國家爲了政治和經濟的利益而繼續與中共進行貿易往來。而中共也將試圖拉攏非洲國家以擴大市場。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雖未必會因此次疫情而逆轉,但其中的利弊,相信以美國爲首的自由世界將看的更加清楚。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人類自由選擇的結果。

2020年曾被人評論爲10年來最差的一年, 但將會是10年內最好的一年。在疫情過後,世界的資本與政治家們將做何抉擇?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