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平凡的日子,卻也是不平凡的一天,因為在這個日子,中華民國國軍的兩位張將軍為國捐軀了,譜寫了一曲悲壯的戰歌。英雄遠去,但軍魂永存,每一年的今天,有許多中華兒女以各種方式紀念著他們,緬懷著他們,甚至專程到兩位將軍的殉國處焚香祭拜,以慰國魂。
第一位便是張自忠將軍。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
張自忠將軍殉國前留下的絕命書,寫於1940年5月6日,不是給妻兒、也不是給父母,而是給副總司令馮治安將軍的親筆信:「仰之吾弟如晤:因為戰區全面戰爭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現已決定於今晚往襄河東岸進發,到河東後,如能與三十八師,一七九師取得聯絡,即率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之敵死拼。若與一七九師,三十八師取不上聯絡,即帶馬師之三個團,奔著我們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無論作好作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後公私均得請我弟負責。由現在起,以後或暫別,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
1940年在襄陽與日軍戰鬥中,張自忠將軍為保衛祖國,奮起抵抗,終因「彈盡力孤」,以身報國。將星隕落但精神足以光照千古。
第二位是張靈甫將軍,追贈陸軍中將
張靈甫將軍,歷經抗戰,戡亂時期任整編七十四師師長,1947年5月16日殉國於孟良崮。將軍乃當時少有的明白人。他曾多次與共軍對戰,對共黨有充分的認知。1944年抗戰勝利前夕他於陪都重慶謁見蔣委員長曾建言:「中國當前之患不在日本侵略,而在於共黨,現中共乘我抗戰之時,不聽命令,擴張勢力,規避作戰,若抗戰勝利,彼必師俄共故智,趁戰後疲蔽,起而叛亂,望早為之計。」抗戰勝利,國共協商之時,中外各界人士多存和平之念,張靈甫屢戒將士曰:「漢賊不兩立、國共不並存,應體察政府苦心,努力戰備,挽救民族,切勿為匪諜謊言所誤。」

英雄雖已遠去,但後人不能忘卻歷史的傷痛。我們的先人曾經為民族的自由平等奮鬥過,我們的英雄曾經屹立在抗戰與戡亂的炮火中。英烈千秋,萬世流芳,國軍軍魂,浩氣長存,中華民國,感恩有你。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上有你血染的風采。
歷史不能假設,但我們常感嘆,當年若有更多的明白人,國家何至於敗退孤島。在民族大義面前,只有真正的明白人會為國盡忠,效命國家,抵禦外寇與共匪。我們豈能讓共匪瞞天過海,奪取我們的神州大陸與先烈以鮮血換來的抗戰勝利。時下的中國人,我們應該再次站起來,驅除馬列,推翻共產,奪回屬於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主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