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市場?維護市場?:從新冠肺炎疫情之政府作為看民生主義之節制資本


新冠肺炎疫情從2020年1月爆發至今,現在已經5月底了,終於在各國政府對人民外出祭出禁足令以及把醫療物資收歸國有的管制下,疫情終於慢慢的緩和了。而從這次新冠疫情之各國政府作為,筆者想來談談國父孫中山在民生主義中長期受到誤解的「節制資本」以及「國營實業」兩大主張。


右翼信奉新自由主義者所主張之小政府、以及市場經濟原理(政府的存在主要維護社會安全的「夜警國家」(Night-watchmen State)即可),會批評孫中山的民生主義帶有社會主義性質,國家的手介入市場,會破壞市場供需法則,無法使得市場產生良性競爭,反而會導致經濟蕭條以及惡化。


左翼信奉馬克斯列寧主義或者共產社會主義者會認為,支持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更是指出孫中山在民生主義第二講中「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一語,藉此說孫中山支持馬克思主義。但是對於孫中山的「節制資本」政策,批評仍然對於市場經濟帶有不切實際的小資產階級幻想。就如同列寧在1912年讀過孫中山所講的《中國之第二步》就表示,在中國城市所發展的新興社會主義者,會對於孫中山的「小資產階級反動以及空想觀點」加以批判,並且截取其政治綱領以及土地綱領中具有革命民主主義觀點,加以保護以及發展。(列寧:中國的民主主義以及民粹主義)從列寧這句話可以反映出,中共以及毛澤東所提倡的新民主主義,對於孫中山見解的扭曲以及馬克思主義化,是根據列寧的主導原則來的,所以共產黨對於孫中山的解釋根本不能採信,只是政治文宣。

筆者對於上述兩派觀點,都是對於孫中山的「節制資本」以及「國營事業」造成扭曲,其實孫中山的民生主義並不是很複雜的經濟學概念,他只是從國家角度為出發,以政治家的眼光來處理市場失衡以及避免貧富差距惡化,造成少數私人資本膨脹以及壟斷侵害多數民眾經濟上的權益。

甚麼是「節制資本」,那就是先定義甚麼是「資本」,所謂資本,根據孫中山引用經濟學家解釋,表示說:『經濟家之言曰:資本者,勞力之所獲,以給其需要之餘,而用之以為生利之需者,則為資本也。如農之餘粟,工之餘布,用以交易其需要之外,而復用之以廣其田園,增其器械;此農之田園,工之器械,則謂之資本也。』(孫中山:三民主義[文言本])。注意,孫中山對於資本的定義,跟馬克思主義者對於資本定義不同,馬克思主義者是將資本定義為「生產資料」,並且著重於勞工之勞動力。但孫中山是採廣義經濟學家的觀點,採以排除法,只要非用以交易之「物」(商品),而用於生產二度獲利之「物」,就是「資本」,所以才會說農夫的土地以及工廠之機械,小至農夫的種子以及工廠未加工之棉布,全部都是「資本」。


那麼為甚麼要節制資本,國父對於中國經濟運作發展認為應當分為兩個部分,其表示:「中國實業之開發,應分兩路進行:(一)個人企業;(二)國家經營是也。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諸個人,或其較國家經營為適宜者,應任個人為之,由國家獎勵,而以法律保護之。今欲利便個人企業之發達於中國,則從來所行之自殺的稅制,應即廢止;紊亂之貨幣,立需改良;而各種官吏的障礙,必當排去;尤須輔之以利便交通。至其不能委諸個人及有獨占性質者,應由國家經營之。」(孫中山:建國方略:實業計畫(物質建設)-第一計畫),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發展以私人企業,私人競爭為主,但是對於具有壟斷性,國家經營較為合適之事業,則由國家以及地方經營。此與自由主義經濟極端認為國家事業不能存在,以及社會主義只認為只有國有事業存在,兩種極端之例不同。對於自由主義經濟以及社會主義經濟國父對這兩派都批評並解釋其觀點,表示:「謂社會主義係反對資本家;又謂社會主義係均貧富,中國萬做不到。知資本家應維持,如何反對,特資本家之流弊,則不能不防備譬如美國大資本家如煤油大王、鐵路大王,全國財政幾操此數人之手,任其專利,以致其國雖強,其民仍復苦楚。中國有鑒於此,既求國利,更應求民福。至貧富相均之謂,乃謂富者不能以專制剝削民財,貧者乃能以競爭分沾利益。彼謂奪富者之財以濟貧,如是謂之均,乃誤會也」(孫中山:提倡實業在實行民生主義

也就是說孫中山的「節制資本」,是以政府的力量,維護公平的市場機制,世界發展至今,大型資本財閥只會根據企業併購更加壟斷市場,21世紀美國反托拉斯法就曾針對微軟集團是否壟斷電腦軟體工業進行調查,歐盟對於微軟在Windows系統中整合IE瀏覽器,造成市場壟斷現象,排擠其他瀏覽器就曾做過阻止綁定。現在Google和Facebook掌握大量網路用戶之個人隱私,甚至透過企業整併吃下Youtube或者Instagram就曾提出警示。所以私人企業只為越做越大,如何維持市場良性競爭,就是政府工作。但是國父在20世紀初認為,關於影響到人民生活之上遊原料製造商(石油、電力、水...等),屬於屬地性不是跨國性之基本民生生活事業,應當受到政府監管或者政府經營,其理由為:「工業愈進步,商業愈發達,則資本家與地主之利愈大,而工人則窮苦矣。此歐美工商發達,經濟進步後所生出社會貧富階級之情形,而社會革命之所以不能免也。中國近代進步雖遲,似有不幸;然若能取鑑於歐美之工業革命、經濟發達所生出種種流弊而預為設法以杜絕之,則後來居上,亦未始非一大幸也。顧思患預防之法為何?即防止少數人之壟斷土地、資本二者而已。」(孫中山:三民主義[文言本]

孫中山也很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方法,他就批評稱其為「(馬克思主義之)反動派」表示:「吾人所主張者,並非如反動派所言,將產業重行分配之荒謬絕倫;但欲行一方策,使物產之供給,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張之民生主義的定義。余將使勞工得其勞力所獲之全部。將來中國之實業,建設於合作的基礎之上。政治與實業皆民主化。每一階級,皆依賴其他階級,而共同生活於互愛的情形之下。此種理想,固難達到;但吾人當努力以求理想之實現,以改良社會之情狀,使臻於完善之域也。」(孫中山:中國之鐵路計劃與民生主義(譯文))

而節制資本的方法,孫中山自己提出兩個,一為「抽營利所得稅」;二為「國營事業」,此兩個方法是孫中山在《民生主義第二講》中,方為完整提出。其表示:「現在外國所行的所得稅,就是節制資本之一法。但是他們的民生問題,究竟解決了沒有呢?中國不能和外國比,單行節制資本是不足的。因為外國富,中國貧,外國生產過剩,中國生產不足,所以中國不單是節制私人資本,還是要發達國家資本。」,國營事業的產生,一來就是為了在當時不具有基本工業基礎的中國,透過引用外資或者政府行政指導投資方式,創立國營事業;其類型則選擇具有公益性以及易造成私人壟斷性之交通、礦業...等,而政府在發展實業上,根據地主依據報稅資料所評估之地價,可以優先公平向地主徵收取得土地所有權,此為孫中山「平均地權」之意。(詳見:孫中山:當前急務在實行民生主義);二來國營事業之營利所得,可以用來補貼稅收,避免給予民眾過於苛刻之賦稅,孫中山就表示:「惟所防者,則私人之壟斷,漸變成資本之專制,致生社會之階級、貧富之不均耳。防之道為何?即凡天然之富源,如煤鐵、水力、鑛油等,及社會之恩惠,如城市之土地、交通之要點等,與夫一切壟斷性質之事業,悉當歸國家經營,以所獲利益,歸之國家公用。如是,則凡現之種種苛捐雜稅,概當免除,而實業陸續發達,收益日多,則教育、養老、救災、治病及夫改良社會,勵進文明,皆由實業發展之利益舉辦;以國家實業所獲之利,歸之國民所享,庶不致再蹈歐美今日之覆轍,甫經實業發達,即孕育社會革命也。此即吾黨所主張民生主義之實業政策也。凡欲真正國利民福之目的者,非行此不可也。」(孫中山:中國實業當如何發展

綜上所述,孫中山對於節制資本之母原則,而生國營事業之子方法。就是用以防堵大型事業壟斷,造成人民生活物資受到大型財閥操縱,雖然有人會評論說,政府官員也有可能會藉著官商間之裙帶關係,安插自身親屬或者同黨同志,進入國營事業,造成新的壟斷阿!這部分請思考,為何政府需要民主化,需要實行民權主義,為甚麼需要專業立法機關立法,並有負責監督政府運作之專業監察機關存在,就是透過民主化的政府權力體制,排除政府腐化以及官商勾結。

一般民主國家民意代表操控立法權以及監察權,使得政府只會乖乖聽國會之民意代表的話,不敢違逆。而孫中山的做法,國營事業之運作由行政院負責專責經濟部門負責,而立法院監督該經濟部門對於國營事業投入之預算,以及監察院負責監督該經濟部門對於國營事業之營稅帳表以及高階董事人事組織(通常國營事業不管是否民營釋股化,通常政府仍是最大優勢股東地位)。而國民大會之民意代表只是對於經濟部門對於國營事業提出口頭監督,委由監察機關督促經濟部門符合遵循法規運作,國民大會對於經濟部門不適任者提出罷免,而國民大會對於立法機關不適當之法規提出創制或者複決。


而這次新冠疫情,口罩以及酒精之消毒物資變成醫療民生必需品,這個時候握有資本,也就是口罩原料以及酒精原料之民間企業做了甚麼。政府尚未出手管制前,部分廠商不正當哄抬酒精以及口罩價格,造成經濟弱勢者,無法公平取得物資。臺北政府立刻就將口罩以及酒精禁止出口,甚至口罩以及酒精生產廠商暫時收歸國有,其銷售一開始時,由政府根據人民去藥局刷取健保資料配發。

臺北政府這個模式,後來就被南韓仿效,後來歐美地區開始變為嚴重當時,禁止外出,歐美國家也透過政府力量加以管制口罩以及酒精生產以及配發。所以在當時一些右派自由主義經濟學家就曾批評,說這樣「破壞市場機制」。

經濟學人雜誌就於2020年4月11日報導指出:
...Such crackdowns are popular. Who could possibly endorse disaster profiteering? Many economists, as it turns out.
.....此一取締活動(政府取締口罩價格哄抬者)是十分普遍的。但誰有可能會支持口罩價格哄抬者?事實證明是多數經濟學家。
To be clear, it is not that they want the public to miss out on life-saving products. Quite the contrary. They believe that soaring prices stimulate greater output, and that policies to cap costs might limit supplies and so do more harm than good.
更明確的說,其並非要公眾去忽視生存物資。相反的,他們信奉認為價格哄抬可以刺激(口罩)生產,而政策去限制成本會限制(口罩)生產,因此弊大於利。...
而該報導以本次新冠肺炎事件,說自由主義多數主張之經濟學家觀點根本錯了,其表示:
Pricing is usually the best way to allocate resources, by revealing who is willing and able to pay for something. But there is no doubt now that masks are most essential for medical workers. Ordering large supplies at fixed prices is the right policy. The public benefit of a functioning health system far outweighs any harm in impeding sellers from maximising their profits. This was a point made t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s survey by one of the dissenting economists, who argued that it was fair to cap prices after a natural disaster. “Efficiency is less important than distribution under such transitory conditions,” said Angus Deaton, now a Nobel laureate....
在很明確的供需法則下,商品價格確實是分配資源的最佳方式。但當今毫無疑問,口罩變成醫療人員最迫切之必需品。以國家命令要求大型生產商以固定價格供應為正確之政策。運作良好之醫護系統之公益勝於阻擾賣家獲取最大化利益之任何傷害。此一觀點出自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之持異議者之經濟學者Angus Deaton,現為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之得獎人,其爭論表示在任何自然災害之後,要公平去抑制價格,其表示「在突發情況下,(經濟)效益重要性則次於分配,」...

從此次新冠疫情可以看出民生主義基本觀點以及對它作些許演化,孫中山基本觀點是認為大型具有壟斷民生經濟之事業,應當要由政府來監督或者主導經營。而現今在突發情況下,政府理應當站出來維持市場經濟,優先將必需物資分配到需要的人手上。

不然藉由此次新冠疫情,政府接收管制所有口罩以及酒精工廠,要求人民依據國家健康保險資料,去向衛生機關以及藥局索取口罩,根本就是前蘇聯以及馬克思社會主義國家,「憑卷換糧」之翻版。新自由主義者的觀點出發是善的,畢竟市場的運作並不是有固定機制,而且商業良性競爭,促發經濟進步,其所得利是全體人類物質文明的向前進。但是政府腳色就是對於重大上遊原料進行管制,以維護人人均得以公平進入市場之秩序,而在重大事件發生時(例如戰爭或者疫情),政府更應該站出來,出於公益考量,將工廠進行管制補貼,將重要物資分配到需要的人身上,用此新冠肺炎管制議題,加以闡揚孫中山節制資本之理念。所以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最上位概念不複雜,就是他自己所說:「民生主義和資本主義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資本主義是以賺錢為目的,民生主義是以養民為目的。」(孫中山:民生主義 第三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