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對於新疆再教育營,針對內部的強制「漢化」,多半以違反世界人權宣言以及不尊重文化多元性加以批評,中共匪偽外交部長王毅,在前幾個月訪問西歐國家時,對於新疆再教育營,稱其為「保護新疆人民人權,並且順利協助他們找到工作」,將其定位為「文憑工廠兼職訓所」。
不僅新疆回族人反感,連同內蒙古之人民對於強迫漢化政策也開始反彈,令人擔憂的是,如果這些少數族群無法分清楚中共偽政權以及中國之區別,而居有多數優勢之漢人只是將這些少數族群之反抗,視為分裂中國或者「不聽話」,那麼不用說民主人權,就連最基本國族認同都會崩解。
中華民族,國父已經明確在晚年詮釋表示,就如同美國民族大熔爐一般,建立在中國此一共同生活圈中,所建構之多元主體國家,歷史上講究純粹血統主義,遠者如納粹德國以及法西斯日本,近則如蘇聯(斯拉夫霸權主義),最終都無法長存。唯有在民權主義價值下,所建立起來之民族政策,才能維持國家之穩定以及長遠。
網路上好辯之皇漢,常常以蒙元、滿清,入主中原為恥。確實沒錯,在蒙古人以及滿洲人入侵中國稱帝,確實是一種外來入侵,但這兩個朝代,最終均自稱自己為「中國」,中國有被蒙化以及滿化嗎?或許有些政治上的迫害,但是這些族群反而成為中國之一部分,如果開中華民族存在之先例,本編反而應該要歸咎唐朝,因為唐朝將中國影響力貫穿中亞,向南直逼東南亞,向北直逼蒙古大漠,向東直逼朝鮮,甚至將文化影響力傳到東洋日本,而唐朝宗親又跟西域族群通婚,本質上皇室血統亦不純粹,皇漢又如何解釋。
所以說中國作為一個日出東方之泱泱大國,對外展現包容以及交流之態度,對內同樣亦是在建立多元族群認同下之中華民國建構,而統一之國字以及國語,只是因為在民主交流上,所需要之交流共同語言,在民權思為下之民族政策,才會展現有包容之價值,而非像中共只會令人感覺到侵略以及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