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反思短篇 :青天白日的真正意義與歷史地位

  

2020年8月中國大陸上映電影《八佰》一影

日前,台灣立法院因國徽青天白日與國民黨黨徽太過類似,竟通過建議政府更改國徽的提案。凸顯出民進黨政府對國家的不尊重與荒謬,要更改也是政黨黨徽要改,怎可更改國徽以就政黨。而過去的國民黨將青天白日稍稍更改設為黨徽,是對灑熱血,拋頭顱之諸革命先烈的大不敬,更是對國家民族的大不敬。那些為中國民主共和犧牲的先烈,頂多是同盟會會員,他們為的是國家民族。看看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就可以明白當時先烈對國家民族有著如何的深厚情感,為國家民族而拋家捨命該是如何的悲壯,而青天白日旗就是革命的旗幟,早已在第一次革命起義時就已經存在了。網路上不明就理的大多數網民,更是錯誤的以青天白日為黨國象徵,代表國民黨。然而事實究竟是什麼呢?「青天白日旗」真的是專屬於國民黨嗎?國父 孫中山先生以及設計者陸皓東當時是怎麼認定青天白日旗的?

1895年3月16日興中會成立,孫中山在興中會革命會議上表示:「我等倡議革命,旨在倒清立國,遲早而已,必有成功日,當今世界各國皆有國旗,以資國家的象徵。舉義在即,亦應預謀此事,以代滿清之黃龍旗。」當時決議則以革命志士陸皓東所設計之青天白日旗作為革命軍旗,以及日後革命成功之日,以代表國旗。因此青天白日旗在設計之初,是為了國家象徵而存在,而不是作為日後革命成功之政黨特徵。青天白日旗以及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之存在,不管是孫中山的意思或者旗之設計者陸皓東之意思,根本就是要作為革命軍之標誌,其象徵代表自由、平等以及博愛之民主共和價值,待革命成功之時,用以作為國旗,感念先烈之犧牲與辛勞。

孫中山先生對於民主政黨競爭有個很好之比喻,一黨長期壟斷的話,孫中山就曾表示「如政府之進步,在兩黨之切磋,一黨之專制,與君主之專制,其弊正復相等。」而對於民主政黨輪替,孫中山表示:「黨之用意,彼此助政治之發達,兩黨互相進退,得國民贊成多數者為在位黨,起而掌握政治之權。國民贊成少數者為在野黨,居於監督之地位,研究政治之適當與否。凡一黨秉政,不能事事皆臻完善,必有在野黨從旁觀察以監督其舉動,可以隨時指明。國民見在位黨之政策不利於國家,必思有以改絃更張,因而贊成在野黨之政策者必居多數。在野黨得多數國民之信仰,即可起而代握政權,變而為在位黨。蓋一黨之精神才力,必有缺乏之時;而世界狀態,變遷無常,不能以一種政策永久不變;必須兩黨在位在野互相替代,國家之政治方能日有進步。一黨新得國民信仰,起而在位,以一番朝氣而促政治上之改良,其所收得之功效,各國均有確據。今日講到民權更不能不要政黨,無政黨則政治必愈形退步,將呈江河日下之觀;流弊所及,恐不能保守共和制度,將漸變而為專制。

所以日後吾等推翻共產革命成功之後,應當記取國父及革命先烈設計「青天白日滿地紅」為國旗,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之價值;「青天白日旗」給予國家軍隊使用,感念先烈組織革命軍建立共和,日後國民參軍亦知道其參軍是要保衛國家,守護民主共和而戰,而不當軍閥、特定政黨以及政客之附庸。吾輩應當知道,當初革命之目的,是為了民主共和,要想執政請依照憲政,以定期且輪替民主選舉方式,獲得全體國民支持,方為民主且具合法性之方式。

從歷史反思的角度思考 一旦我們了解青天白日的歷史定位 我們就明白 立法院提案修改國徽的荒謬 國民黨黨徽太像國徽造成的困擾 而最重要的 是讓我們跳脫歷史錯誤的認知 讓我們清楚 我們奮鬥的 是為國家民族 是中華民國的理想 是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

青天白日旗從來不是也不該讓單一政黨所用

它代表革命先烈為國家民族奮鬥赤心

青天白日當歸還國家 青天白日國徽實至名歸

只有革命推翻共產黨 重建中華民國

重新走向共和,恢復憲政 才是正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