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還是偽經:左翼台獨教父史明的二二八事件詮釋學

台獨教父史明的台獨理論是建構於馬列毛主義之歷史唯物論基礎上
其目的是推動社會主義台灣獨立革命


馬列毛主義與《台灣人四百年史》

 20世紀是科學昌明的時代,亦是政治思想奔放實踐的年代,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終結德、奧兩大帝國主義國家,並且讓俄國二月革命發生,帶動一波共和民主革命思潮,隨後列寧為首的俄國共產黨發動十月紅色革命,推翻俄羅斯共和政權,建立了蘇聯;1920年代共和德國因為戰後經濟賠款以及全球金融不景氣,造成法西斯納粹主義的崛起。蘇聯自從列寧去世,斯大林奪權成功後,為了統治合法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論,也就是人類發展是依循「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所前進,而斯大林稱之為「社會發展五階段論」,斯大林為了建立其在蘇聯內部政治穩定,並確定其作為蘇聯前領袖列寧之正統繼承人地位,因此在發行欽定之《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第四章中表示:「歷史上有五種基本類型的生產關係:原始公社制的、奴隸占有制的、封建制的、資本主義的、社會主義的。」

另外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在其《中國革命與中國共產黨》一文指出,近代中國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半封建社會」,由於日本帝國主義是地主階級最堅強支持者,所以中國馬列紅色革命是要聯合農民以及工人以及其他反帝反封建分子一同打倒之。而毛澤東對於國民政府性質定義,認為其是「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之官僚壟斷資本」(詳見《論聯合政府》以及《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讀者論述至今,應該甚感奇怪,在前言簡述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原因為何?《台灣人四百年史》不是一本愛台灣鄉土的台獨理論建構聖經嗎?非也,《台灣人四百年史》一書,是建構在馬列主義唯物史觀下,歷史學為政治意識形態服務的產物,就連作者即台獨歷史理論家史明在該書都表示『如此、在台湾人大衆積怨己深、民族的與階級的覺悟提髙、民族資本家與小資産階級知識份子勢力狀大且政治覚悟提高的情況之下,台湾人起来要求民族獨立、即主張自己要當家做主人並建立民主自由的「台湾共和国」,勞動大衆與革命的知識份子再加上要求「社會革命」即廃除剝削並實現経済平等的社會主義社會,以上就是台湾人的反殖民地鬪争的出発點也就是其終極目標』(1097頁,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漢文版)》,蓬島文化公司,1980年,以下頁碼均為同書),透過民族鬥爭(推翻殖民統治)達到階級鬥爭(推翻經濟剝削),達到終極之台灣解放。(451頁)

對此,所以史明站在「苦勞大眾以及被外來殖民者之立場」(漢文版序)根據馬列主義社會五階段論,將台灣開拓史切割為『原始社會(古代台灣)、奴隸社會(荷蘭人殖民統治)、封建社會(鄭氏王朝封建統治、清朝封建殖民統治)、資本主義社會(日本帝國主義統治)』(目錄1~10頁),惟有所不同的是,針對中華民國政府時期,則大量運用毛澤東以及中共黨人對於國民政府之稱呼以及定義,認為中華民國政府為『蔣家四大家族之軍閥政權』(目錄23頁),並建構在反攻大陸『神話』之三重統治機構,表面為『中華民國政府』,中樞為『中國國民黨』,權力核心為『蔣家為首特務組織』(803頁)。

所以說《台灣人四百年史》只是一個左派馬列主義讀物,其理論是建構於馬列主義以及毛澤東思想,產生為台獨社會主義革命獻身之政治文獻。其目的是挑起社會矛盾,以實行階級分化,進而產生階級鬥爭,希望在台灣實行紅色革命。

二二八大革命的重要性

每當談論起台獨之依據,台獨份子都會以二二八事件開始說起,稱其為是國民黨政權壓榨台灣人之證據,二二八事件起於1947年2月27日菸酒專賣局專員與台北市警察大隊於台北大稻埕查緝私菸之意外,終於同年3月17日時任國防部長白崇禧訪視台灣省,為時不到一個月之事件,在《台灣人四百年史》一書中,以「二二八大革命」稱之,並有占盡50頁一節的篇幅介紹,為何二二八事件如此重要呢?

因為「二二八大革命是台灣中下層民眾拋棄『空想漢族主義』,起來反抗中國「外來統治者」殖民統治者的殖民地解放鬥爭」,此一拋棄「統治者」以及「被統治者」的雙重階級對立關係(795頁)。『空想漢族主義』是史明對於二戰後幫助國民政府光復台灣之台灣省籍高級知識分子批評,認為他們還有想當「中國人」以及回歸「祖國中國」之意識(689頁)。因史明認為台灣在日本帝國主義下,但是又接受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西方民主主義、無政府主義以及馬克思共產主義之近代思潮影響,促動向日本殖民當局的臺灣議會請願運動以及台共等左翼思潮,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之唯物理論,雖然台灣人與中國人雖然是同一血緣以及文化特質之同一種族「漢族」,但由於地理上切割以及經過自荷蘭到日本殖民統治之殖民地解放鬥爭運動,台灣人已經「昇華」形成與中國內地本部不同之新興的「台灣民族」。(688-689頁)

但是為何過往反對清朝政府以及反抗國民政府的二二八大革命會失敗,本質上就是台灣人自身帶有不正確的『空想漢族主義』之同一種族之思維、台灣人自身對「殖民當局的懦弱依賴心理」、面對大國「中國」的自卑心態、以及在日治時期,台灣資本主義蓬勃發展時,欠缺堅定的政治覺悟以及階級對立之立場。(792-793頁)也因此,史明在二二八事件前期對於台灣本省籍黃朝琴、連震東、謝東閔...等擔任國民政府光復台灣或者台灣省228事件處理委員會之官員給予嚴厲批評,認為其缺乏「解放台灣之意識」,帶有『空想漢族主義』「協助」『蔣家統治者』壓榨台灣人。(746-749頁)

二二八暴動以及共產黨

每年2月28日,台灣就出現一股哀戚以及仇視之氣息,造成社會之對立。民進黨為首的台獨當局,藉由學術自由以及綠色媒體,塑造一股二二八事件是一股民主和平抗爭,但是換來就是當時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以及來自中國大陸的中華民國國軍的血腥鎮壓回應。後人論史,陳儀在此次事件處理上有很大的瑕疵,但是當時中國大陸面臨中國共產黨動亂以及戰後復員狀態,台灣社會內部的暴亂,或許也是造成南京國民政府當局誤判狀況,由於史明將二二八事件視為大革命,當然詳細記載目前台灣主流綠色媒體以及教科書未提之台灣人暴動之狀況。

時間

地點

事發概況(簡述,可核對頁碼查對原始內文)

頁碼

228

台北大稻埕圓環以及萬華龍山寺廣場

都市貧民青年街上敲鑼吶喊「台灣人趕緊出來報冤仇」「不出來的,不是番薯仔」;上午9點許,沿著台北圓環開始遊行,沿途燒毀警察派出所,以及城內本町(今之博愛路)之專賣局台北分局,毆打外省籍職員,並將器具、存貨拋置路上燒毀。

754

228

台北市街頭

中午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前廣場請願後,曾在日治時代當過日本兵之台灣青年大唱:「替天誅討不義之徒」的日本軍歌,憤怒的臺灣民眾在全市遇到外省人就打,在台北車站、路口街尾,遇到不會說日語者,就認定不是台灣人痛擊之,並且高呼「打阿山」、「打豬仔」。並有組織性襲擊警察局分局以及外省人之企業,如虎標萬金油台北分處、新台百貨公司、貿易局之興台公司等。

755-756

228

板橋車站

當天南部北上之火車,遇有外省人就遭到台灣暴徒拖下車攻擊。

758

228

基隆路口

碼頭工人組織性路上襲擊外省人和警察派出所,或者埋伏於高砂戲院與中央戲院,襲擊散場之外省籍旅客。

759

228

中南部

以台中與彰化為中心,有組織性準備暴動。

759

31

台北市街頭

攻擊謝娥所開之「康樂醫院」與住所,升起「阿山與貪官汙吏走狗的末路」布幕,並且搗毀其醫療器具以及私人物品。

759

31

板橋

攻擊國軍供應局之倉庫,並搗毀倉庫之物資。

763

31

台中

下午,暴徒與台中車站前召開「民眾起義大會」,稍後攻擊當地警察局官舍。

763

32

桃園

下午,大批民眾襲擊桃園長官官邸、佔領桃園縣政府,並與地方警察對戰。

763

32

新竹

早,攻擊警察局,繳獲憲警之武器,並攻擊當地中國國民黨黨部以及外省人開設之店鋪,而有台灣起義隊佔據新竹車站,和救援之當地國軍對抗。

763

32

台中市台中戲院

上午9點多,前日治時期,台共黨員楊克煌在台中戲院召開「市民大會」,報告台北起義抗爭之經過,會後推舉謝雪紅為主席;會後,由謝雪紅以及吳振武為領導,鼓動青年學生發動遊行,並攻擊台中市警察局並繳獲警察武裝,稍後攻擊與綁架當地警總司令兼市長劉存忠後,將台中市警局武裝青年,組成「學生起義軍」,並宣布成立「人民政府」。

764

32

雲林虎尾

晚間,一批青年攻擊虎尾警局與區署,繳獲警方武器

764

32

彰化員林

起義部隊佔領地方警局,並釋放獄中人犯。

764

32

雲林斗六

斗六區署以及警察署均遭起義學生軍佔領。

764

32

嘉義

台中學生起義軍與當地民眾匯流,攻擊警察局官舍,繳獲武器並佔領縣政府

765

32

台南

晚,一隊青年學生佔據警察局,並奪取武器。

765

32

屏東

屏東市參議員葉秋木,號召學生、民眾代表等召開起義大會,為台北起義而戰。

765

32

宜蘭

歸台之前日本軍人以及學生上街遊行,隨後襲擊警察局奪取武器武裝。

765

33

基隆

碼頭工人組織性攻擊十四號碼頭之軍用倉庫,事敗遭警察擊潰。

767

33

台中

謝雪紅以及吳振武武裝起義部隊取得勝利,成立「台中地區治安委員會作戰本部」,與國軍部隊發生巷戰,取得勝利;稍後主動攻擊駐守第三機場倉庫之國軍,與南投、彰化以及台中各地區部隊會合後,攻擊國軍取得勝利,俘虜國軍軍官5人、士兵以及官員1500多人,徹底控制台中以及彰化地區。

767

33

嘉義

原三青團嘉義分團主任陳復志,率領前日本軍之陸軍、海軍、台灣原住民、學生、社會人士、海外復歸者,占領十九機廠以及嘉義市政府,並與台籍警察合作控制嘉義地區。

767-768

33

雲林斗六

安南半島回台之眼科醫師陳篡地具有游擊戰之經驗,召集前日本軍人、學生以及青年,組成「治安維持會」,攻擊虎尾機場,與200多人之國軍部隊對峙。

768

33

台南

下午,台南工學院(今國立成功大學)學生召開「市民大會」,稍後攻擊警察官舍,繳獲武器,並攻擊台南運河之外省人所有之船隻。

768

33

高雄

下午,起義部隊占據兩所警察官舍,並沿途攻擊街上之外省路人。

768

34

嘉義

具有三千人之嘉義起義隊,主動攻擊國軍以及警察駐守之嘉義中學,隨後國軍撤守軍械庫之紅毛埤軍械庫,由於不敵暴軍火力,國軍炸毀軍械庫,退守嘉義機場,遭到暴軍包圍。

772

34

屏東

前日軍軍人,組成「海外隊」、「陸軍隊」、「 海軍隊」等,在示威遊行後,隨即攻擊警察局、市政府,另一支部隊則占據台糖糖廠,並在街頭攻擊俘虜外省人。

773

34

宜蘭

青年學生與海歸之前日本軍人,在示威遊行後,攻擊空軍倉庫,奪取武器,捕獲外省官員以及國軍軍人,佔據宜蘭市政府作為「起義軍司令部」。

774

34

花蓮港

三青團花蓮分團總幹事許錫謙,召開「市民大會」,趁當地國軍撤防,控制該地。

774

35

台中、虎尾

謝雪紅以及吳振武將部隊中優秀之青年學生,另組「二七部隊」,另派遣「別動隊」前往虎尾攻擊飛機場。

772

35

嘉義

嘉義起義軍與台南斗六等地援助暴軍匯流後,開始攻擊分一場、水源地以及發電廠之國軍。

772

35

斗六

陳篡地調動所屬暴軍,協助攻擊虎尾機場;在林內平頂捕獲投降之國軍300多人,並繳獲其武器,監禁於林內國民學校。

773

35

高雄

以高雄起義軍總司令凃光明為首,以青年、台籍警察2000多人、民眾,組成高雄起義軍,攻擊陸軍醫院、憲兵隊、軍械庫,繳獲大量武器,並預備與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對峙。

773

35

屏東

上午,葉秋木成立「起義司令部」,隨後攻擊當地憲兵隊;下午與原住民會合後,再度攻擊憲兵隊,憲兵隊退守至機場,暴軍尾隨進攻,戰鬥持續到38日。

773-774

36

台中

二七部隊以謝雪紅為首,佔據前日軍第八部隊兵房,從事武器維護,以跟平亂國軍對峙進行準備。

775

37

虎尾

虎尾暴軍佔領虎尾飛機場。

779

37

台北市街頭

淡水、瑞芳發生無差別攻擊外省路人事件、汐止軍用倉庫遭到暴軍襲擊、士林以及新店之警察局以及供應局倉庫遭到搗毀。

779

310

台中

二七部隊聽聞國軍援軍進入台中平亂,於是退出市區,往南投埔里草屯前進。(同月十五日與十六日與國軍21師發生衝突,十六日深夜,為保存實力,二七部隊解散。[787])

784

從上述表格整理,史明毫不避諱地大談二二八事件中,台灣民眾「英勇地」抗擊狀況,而且甚至跟前日本軍人與共產主義左派勢力合流。

但是二二八事件中,中國共產黨成員是否有參與,史明表示「有」。史明自己評論感到十分可惜的是,1945年年底,中共黨員蔡孝乾受到中共中央指派,潛伏回台進行進行中共地下工作,並且與上海的「華東局對台聯絡工作站」以及香港「台灣工作小組香港聯絡站」保持聯絡。(798頁)回台後,居住於台北市青田街,透過中共華東局林英傑、洪幼樵與張志忠,與謝雪紅、簡吉等前台共幹部取得聯繫,並在基隆、台中、新竹、台北、嘉義、台南、高雄等地區建立「中共台灣省黨支部」,並發展宣傳刊物(799頁)。但是由於二二八事件事發突然,雖然謝雪紅的二七部隊投入,嘉義起義軍有中共黨員張志忠加入,為前台共成員自發性規劃暴亂,或者蔡孝乾等中共成員參與遊行隊伍,搧風點火擴大事端。(799-800頁)就連左派中文網路媒體「新國際」,都籲請民進黨為首獨派不要再錯誤的理解二二八事件中左派共產黨人的影響力。

補充口述追憶(取自:曾建元先生訪問紀錄(中) ☆訪談人:蘇瑞鏘,以下父親是指曾建元之父-曾群芳):

父親此時始知臺灣各地都有騷亂,心中怒火熊熊燃起。臺灣省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成立,下組臺北市臨時治安委員會忠義服務隊,由國防部保密局通訊員許德輝出任隊長,負責治安維持,父親也興致冲沖、滿腔熱血地以化名跑去報名參加,和臺大同學林從周(三郎)[9]被安排到板橋維持車站的秩序,但只去了一天,第二天就沒去了。
3月3日,中國共產黨臺灣省工作委員會臺北市工作委員會廖瑞發有意發動武裝起義,次日約集臺北各大專院校學生自治會和臺灣學生聯盟領袖在延平學院商議作戰計畫,因而臺北各校學生共同決定組織學生軍。學生軍成立後,鄭文峰來找我父親一起加入,鄭文峰和陳炳基很熟,所以我父親就這樣參與了學生軍。他們當時的軍事佈署如下:第一大隊集結在臺灣省立建國中學,第二大隊在臺灣省立師範學院,第三大隊在臺大校總區,圓山士林有一個工人的第四大隊,還有一個小隊在小南門。我父親屬建中第一大隊,當時建中附近有陸軍醫院軍火庫,憲兵司令部則在西門,他們的目標就是要去打開軍火庫,而陳炳基正是建中第一大隊的隊長。

結論

如果你要從此書中找到血統上台灣人不等於中國人之論述,很遺憾,就連史明都承認台灣人的祖先僅能區別成「漢人系台灣人祖先」(1頁)以及「原住民系台灣人祖先」(3頁),乃至於承認台灣人與中國人「為同一種族」(689頁),「清國時代所謂的『唐山人』與『本地人』屬同一血統」(746頁)、「有同一血統」(792頁)。唯一史明只是在這本《台灣人四百年史》不斷的強調,由於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在累積原始資本情況下,接受了西方的先進思潮,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與「停滯於封建時期的中國」(693頁),從現實上產生兩種不同情形之社會,透過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之理論,透過自對日本武裝抗爭以及台灣議會請願運動中,台灣人則足以脫離「中華民族」,自決成立一支「台灣民族」。

但是史明可悲的是,他只是用自己角度看待台灣的歷史,進行唯物主義的分析,而不是站在世界史,乃至於東亞政治環境下看待台灣抗爭產生,例如在日本殖民時代,台灣省籍中國同盟會成員羅福星在台灣發動武裝抗日,雖然史明書中有提及(438-439頁),但卻淡化羅福星與中國同盟會之關係;在台灣議會請願運動中,創立台灣民眾黨之台灣省籍人士蔣渭水,更是以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信徒自居;台灣知識分子杜聰明也追憶表示當時台灣高級知識分子關心中國內地辛亥革命建立共和之狀況;就連在台灣之日本殖民警察當局在《臺灣警察沿革誌》說明羅福星起義之苗栗事件的根源:「(臺灣民族)革命運動,全部是在支那革命與支那軍政要人保持密切連繫下進行的,所以其思想的傾向,乃至其背景都是站在三民主義,尤其是民族主義立場上的。」 (來源)

所以說如果根據上述史實,事實上是中國國民革命以及三民主義的啟發,帶動了台灣知識分子對於日本殖民當局的臺灣議會請願運動,羅福星後開始一連串的武裝抗日,更是受到中國辛亥革命之鼓舞,所以是中國在清末立憲思潮以及革命派三民主義傳播,影響了台灣整體社會之意識。

史明很可悲就如同孫中山對於馬克思的批評,孫中山對於階級鬥爭評論為「階級戰爭,不是社會進化的原因,階級戰爭,是社會當進化的時候,所發生的一種病症。這種病症的原因,是人類不能生存。因為人類不能生存,所以這種病症的結果,便起戰爭。馬克思研究社會問題所有的心得,只見到社會進化的毛病,沒有見到社會進化的原理,所以馬克思只可說是一個社會病理家,不能說是一個社會生理家。」(民生主義第一講)史明發現台灣島上四百年來的反抗暴亂,當作是台灣解放意識的產生,事實上這只是台灣民眾求生存的一種手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