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是鑒湖女俠秋瑾就義的日子。她先後參與發起成立共愛會、十人會、洪門天地會等反清團體。先後加入光復會和同盟會。提倡女權,宣傳革命。1907年初,從日本回紹興任大通學堂督辦,組織“光復軍”,因起義失敗7月13日被捕。7月15日就義於紹興軒亭口。秋瑾不僅是有思想、有骨氣又有擔當的反清俠客、女中丈夫,還是位巾幗不讓鬚眉的大才女。今天是秋俠忌日,我們一起來欣賞她的部分詩作吧。
詩一、對酒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這首詩應寫於1905年,秋瑾從日本回國後,她拿給摯友吳芝瑛看,與友人飲酒賞刀時所作。寫出了決心為革命奉獻一切的豪情壯志,也體現了與友人相互勸勉,救國圖存的英雄氣概。
詩二、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韻
漫雲女子不英雄,萬里乘風獨向東!
詩思一帆海空闊,夢魂三島月玲瓏。
銅駝已陷悲回首,汗馬終慚未有功。
如許傷心家國恨,那堪客裡度春風。
這首詩寫于1904年夏,秋瑾東渡日本留學,同行的日本友人石井寫了一首詩,讓秋瑾和詩,秋瑾用石井詩原韻,寫出了這首和詩,寫出了國愁家恨,心憂家國的情感。
詩三、黃海舟中見日俄戰爭地圖
萬里乘雲去複來,隻身東海挾春雷。
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寫於光緒三十一年十二月,秋瑾由日本再次回國,乘船行至黃海,在船上看到日俄在中國東北進行戰爭的地圖,想到國家屢遭外侮,而清政府又極端腐敗,心中激憤萬分。正有一日本友人求詩,便懷著無比憤懣的心情,奮筆疾書,寫下了這首慷慨悲壯,氣勢豪邁雄渾的愛國激情詩篇。寫出了以天下為己任、誓死拯救祖國危亡命運的英雄氣概,道出了一代革命者的錚錚誓言。這是她推翻清王朝統治的宣言,也是希望收復失地的宣言。一腔豪氣噴薄而出,絲毫不見女兒態。"驅除撻虜, 恢復中華" 是當時革命黨的政治綱領, 也是秋瑾一生奮鬥的目標。女子之身體卻懷著男子一般拳拳之心,這是秋瑾的男兒氣概體現的最集中的一首詩歌。
詩四、鷓鴣天
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嗟險阻,歎飄零。關山萬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這首詞當寫於1904年,甲午戰爭之後,民族岌岌可危,為尋找救國的道路,秋瑾赴日留學,並在日本加入光復會、同盟會,從此走上救國的革命道路。寫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呐喊,體現了秋瑾以身許國的決心和敢作雄飛的魄力。
詩五、滿江紅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這首詩寫於1903年的北平,眼看祖國風雨飄搖,秋瑾已經不甘心做一個居家女子,而是一心尋求救國之道,於是寫下這首詞明志。寫完這首詞不久,就離開丈夫東渡日本了。
秋瑾還有《寶刀歌》,還有《寶劍歌》,在秋瑾看來她希望有寶劍、寶刀來輔助人們斬斷外來侵略,斬斷妖魔身軀,用寶刀、寶劍報效國家。
《贈女弟子徐小淑和韻》"素筆一幅忽相遺, 字字簪花見俊姿。 麗句無生謝道韞, 史才人月漢班姬。 愧無秦聶英雄骨, 有負陽春絕妙詞。 我欲期君為女傑, 莫拋心力苦吟詩。"看,這首詩中的秋瑾即使在勉勵自己女弟子時都是一股子俠骨肝膽,她都希望成為"女傑"而不做"惺惺作態而扭捏"的苦吟詩人,她是希望自己的弟子少做多愁善感的女兒態。
作為一位女性革命家,她的詩歌是用來鼓舞自己和鼓舞他人的。她的詩歌是用來號召志同道合的人起來戰鬥的。可是,女人畢竟是女人她又怎麼能夠逃得了她身上本能的"小女人情懷"呢?
看這首《梅》
本是瑤台第一枝,謫來塵世具芳姿。如何不遇林和靖?飄泊天涯更水涯。
宋代林逋有"梅妻鶴子"的美稱,這首《梅》托物言志,似乎在說自己希望找到一個像林逋一樣懂得欣賞自己的男人。小女人心思暴露無遺。能寫出一面豪氣血腥的詩歌,另一面小女人心思又那麼纏綿悱惻。
讀秋瑾的詩,感嘆她真不愧是“鑒湖女俠”,她的豪情,她的志向,無不讓後人動容。百年前的女豪傑有秋瑾,百年後的今天也有許許多多像秋俠那樣的中華好兒女,在國已不國,淪陷共匪72年的當下,我們要勇敢奮起,為了子孫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驅逐馬列,光復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