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會將文中該用中共處都做了修正。美國台海維持現狀的清楚說明,明白美國真正的策略, 不管任何人說的話,就能判斷誰在說實話,誰說的是空話。如果台灣有動作,台灣不能指望美國;如果中共出兵,美國會保護台灣的現狀。「共同挫敗」是戈迪溫對美國維持台海情勢的用語, 「台海之間沒有人可以得到想要的,中共得不到、台灣也沒法得到。」沒有任何一方滿意,這讓知名的「戰略模糊」奏效。
美國台海問題專家戈迪溫今天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如果台灣有動作,台灣不能指望美國;如果中共出兵,美國會保護台灣的現狀」,台海情勢與阿富汗全然不同,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
阿富汗局勢牽動外界對台海關係的關注,「台灣能否指望美國?」美國總統拜登19日對美媒受訪回覆:「如果真有人入侵或對北約盟友採取行動,我們會做出回應,日本也是、韓國也是、台灣也是。」
哈佛大學「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台灣研究小組召集人戈迪溫(Steven Goldstein)對拜登所言的解讀是「口誤」(a slip of the tongue)。
台灣不是北約會員國,沒有日、韓與美國之間的聯合防禦條約,他表示,台灣必須以「台灣關係法」為主要基礎,在審慎、不走極端之下,一旦台海之間出事,美國將依照國會的決定採取行動。
他認為要參考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Sullivan)的說法較為深思熟慮。蘇利文說,美國「對台灣、以色列的承諾,一如既往堅實」。
「拜登承受來自國會很大的壓力,要讓內政方案過關,必須獲得國會同意,而國會是台灣堅定的支持者。」就這一點,戈迪溫肯定台灣的外交工作對美國國會努力有成,但同樣的,美國政策要進行任何根本性的改變,國會也是一個限制。
「台海情勢和阿富汗全然不同。」戈迪溫告訴記者,雖然台灣的兩大政黨都利用阿富汗情勢互相對立,他認為,從美國自阿富汗撤軍一開始,美國外交政策對台灣的情勢並沒有任何改變。
「對於任何國家而言,沒有什麼比避免衝突是更重要的國家利益。」他說,美國在台灣海峽有重要的國家利益,只不過諷刺的是「美國對台海政策的基本原則是避免衝突」。
「共同挫敗」(mutual frustration)是戈迪溫對美國維持台海情勢的用語, 「台海之間沒有人可以得到想要的,中共得不到、台灣也沒法得到。」沒有任何一方滿意,這讓知名的「戰略模糊」(strategicambiguity)奏效。
「戰略模糊」通常被定義為「美國在兩岸衝突時的模糊表態」。戈迪溫進一步解釋「戰略模糊」實則為「雙重嚇阻」(dual deterrence)」,也就是美國同時嚇阻中共和台灣,美國確保中國不犯台、美國也不支持台灣獨立。
分析兩岸關係的大趨勢,他說,中共眼前的利益是防範台灣獨立、防止美國承認台灣獨立。「我們都知道台灣已宣稱獨立,台灣一直宣稱『中華民國是獨立主權政體』,中共對此沒有反應,但是如果美國對台灣做出承認,中共會有所反應。」
即使在「台灣關係法」的限制下,台灣依舊蓬勃發展,他說:「有時歷史不公平,中共與台灣都必須承認的教訓是歷史不公平。」
白宮完整澄清「台灣協議」:美國立場基於台灣關係法
(經濟日報,2021/10/07)
美國總統拜登所說「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同意的台灣協議(Taiwan Agreement)」為何,白宮發言人莎奇(Jen Psaki)6日向媒體完整澄清表示,拜登上次向習近平通話都強調,美國立場是根據台灣關係法,美國會恪守對台承諾。
莎奇表示,拜登跟習近平通話就是兩次,拜登上次通話時告訴習近平,美國立場是基於台灣關係法且恪守承諾,這就是拜登上次通話時對習近平強調,這也是幾乎每次的領導人層級談話都會談到的一點。
拜登5日對台灣議題表示,他和習近平都同意遵守「台灣協議」(Taiwan Agreement),習近平也不能做遵守協議以外的事。
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James Moriarty)參加雙橡園國慶酒會時對媒體表示,美中之間與台灣有關的協議只有三項聯合公報,他認為這是拜登所指的,此外沒有其他與台灣有關的協議。
莫健表示,美國國務院已表明對台政策不變,仍是基於「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與「六項保證」的一個中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