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人民的名義」為誓:政客對於民主憲政危害與操作(臺灣讀者來函)

 



下個月18號,台灣要進行四項公投,有鑑於民眾寄望於公投來改變政府施政,這篇文章點醒在民主制度下的民眾,憲法才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也是必須效忠與遵守的,孫中山理想是專家治國,人民選出政府,就是要政府依照自己的政策,帶領國家走向更好的未來,不該用公投來確認所謂的民意。如果做得不好,人民下次選舉就會換掉你,做得太不好,人民就會中途罷免你。況且公投的運作,無法遍及全民,通常都是黨意為重,公投結果既不是法律也不能超越憲法,政府充其量只會有利則順從民意,不利施政則忽視。這篇文章點醒大家。政客常假借「民意」,作為選舉的口號以及為政黨政策進行背書,公投只是一個工具而已。

十八世紀以來,西方政治哲學發展出三權分立以及普遍選舉制度,但是二十世紀時,由於全球性戰爭以及經濟上問體,產生法西斯主義以及馬克思共產主義對於自由民主制度給予挑戰。

孫中山早就指出馬克思主義以及帝國主義對於中國乃至世界的危害,但是另一部分危害其實產生於西方原始民主制度運作本身,就是政客假借「民意」,作為選舉的口號以及為政黨政策進行背書。此種方法不僅發生於獨裁專政的政治中,更常見於民主國家選舉中。國父就曾舉出『就選舉上說,那些略有口才的人,便去巴結國民,運動選舉;那些學問思想高尚的,反都因訥於口才,沒人去物色他,所以美國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無知的人夾雜在內,那歷史實在可笑。...』(原出處)

如今的台北政壇,正在上演政客舌粲蓮花的戲碼。罔顧瘦肉精對人體的危害,當年民進黨在野時,零瘦肉精的堅持,上台已變成情況不同了,只要合乎國際標準就好,美國豬肉也透過立法院同意,可以進口了。 如今,台灣的大街小巷的餐飲店,處處可見台灣豬肉的標章,著實讓人感覺好笑。如今,更妄想透過所謂的公投訴諸「民意」,但可以想見的是,如果公投結果不如政府之期待,政府將忽視公投結果,我行我素。反之,藉民意之授權,未來的施政將變本加厲,正如高端疫苗尚未完成三期測試,即用來施打一般,視人民生命如草芥。

這就是國父從1906年開始主張三民主義之時,則力主考試以及監察制度,透過考試制度穩定官制排除安插私人,穩定政府建立專家體系;透過監察制度於司法調查以及民意監督外,建立行政不法上之監督彈劾制度,而臺北政府以及其政黨,不了解其原理,只會以歐美之法為好,力主內閣體系,臺北的立法委員素質低落,不遵守法治以及議會程序,還要讓其建立起行政立法一體的內閣政府,不是使得國家未來更加沉淪。就如同國父在1918年對於仿美國三權聯邦憲法所制定之《中華民國(天壇)憲法》之批評,現在拿來批評臺北的立法委員亦適用,國父說:『今日創造中國、創造憲法,責任在諸君身上,其責任厥有兩端:(一)須知我們為二十世紀的人類;(二)所產憲法,當駕乎歐美各國以上,非復十八世紀之陳腐不堪。借以表示我中華民國為文明開化最早之國也,我國歷史上良法美意亦至夥。惟「天壇憲法草案」之弊,概言之有二:(一)完全為十八世紀的舊物;(二)忘記己身為中國人。』(原出處)

政客不僅出現於民主國家,亦出現於專制國家,孫中山就曾舉例前清君主帝制時期以及民國後政客惡劣以及對於國家危害,國父說:『前清時代的土豪,包攬詞訟,魚肉鄉里,還不敢公然出頭。現在的政客,居然白晝現形,挑撥武人,擾亂國政。』(原出處)

現代狀況呢?在中國大陸,中國共產黨的政客假借中國共產黨是全體人民的選擇,因此可以讓中國共產黨永久執政,否定作為國家主人之全體中國人民之權利,凌駕於全體中國人民之上;在臺北方面,臺北政府在面對對岸中共武力壓迫,國際上有透過中共施壓的情形,為了擺脫這個困境,臺北的政客們,假以「掙脫中國的緊箍咒」,就得以獲得新生之「台灣」,生存於國際之不切實際之期待,煽動人民不尊重中華民國憲法法治以及假藉「民意」毀憲亂政。

民進黨的修憲小組前些日子通過,要朝著廢除考試院與監察院的方向去修憲。一旦通過,這些虎狼般政治流氓,就能掌握監察權,不僅不必受監督,更可以藉選票綁架民意授權與監察權,開始打擊異己,更可以擺脫考試院的考核制度,安排忠於自已的人馬。如此這般毀壞五權憲法,在台灣竟然能得到支持,追究其原因,實為所謂「台獨民意」的政治操作。台獨透過斷章取義,不斷撕裂歷史的創傷,甚至透過假消息,藉媒體與書籍,不斷的灌輸民眾,脫離中國,獨立得到國際的承認,才能真正擺脫困境。如今這個所謂的民意,也因為中共遲遲不倒,得到越來越多人的支持。然而,就算是利用公投來通過台獨,在任何民主國家中仍然無法超過憲法,美國南北戰爭與西班牙幾年前發生的公投要求獨立事件,美國林肯總統與西班牙政府皆是以違憲立場處理的。

那真正的民意該如何主張呢?還是說都不要討論政治呢? 孫中山鼓勵人民談論政治,藉由教育普及使得國民知識提升,讓真正的民意可以經討論而產生。國父就曾說:「蓋歐美人國家觀念甚重,政治趣味甚厚,所不談者黨爭與是非而已,斷非絕口不談政治者也。惟眾「夥計」見老師輩如此說,新人物亦如此說,必有妄從不談政治之一語者,不知今日中國主權在民,其某國既以武力相迫,公使團又擅自處分關餘,蹂躪我國主權,國家地位危險殊甚,大眾要立個決心,將主權負起,方能圖強。吾見今日之有學士、博士銜者,祇汲汲於一二百金之薪水,鮮有如日本大隈、井上其人!動以不談政治為榮,又何怪內地學生亦以不談政治為貴,此實不知責任之極。誠以若輩且不談政治,倘望何人談之?故今日兄弟以為學生均宜立志爭回政權,實行改良政治。」(原出處)。

孫中山這裡說的很清楚,是不談政黨紛爭,而非不談國家大事,現在不管是共產黨、國民黨以及民進黨等政客,都將政黨利益跟國家前途加以綁架,讓人民陷入紛亂,誤認特定政黨立場,就是國家之未來。中國的未來理應是尊重中華民國憲法,恢復民主憲政,鞏固國家主權,建立富足經濟社會,而非特定政黨永久執政;非某黨的同志建設國家,就要永久執政;非某黨要保護國家主權,就理應永久執政。所以真正的民意不能是透過政黨操作而形成,必須是人民自發的討論,才能確切了解人民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要安全快樂,經濟繁榮的過日子,唯有知道人民真正的需要,才能正確地執政,臺灣政治之混亂,正是政黨製造民意的結果。

所以臺北政府的公民投票制度根本並非創制以及複決權,國父對於人民掌握的權力,有一個很好的比喻,國父說:「人民是民國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個目標來,像坐汽車的一般。至於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種專門人才在。」(原出處

所以人民只要透過選舉權,選出符合其認同國家方向之政府官員,組織五權政府即可;如果政府官員,無論是立法委員立法方向,行政院的政策目標,不符合人民的期待,就是只要將其罷免即可;而創制複決權,則是對於國家政策與立法進行提出與調整,不應當事事請教人民,而是政府官員去做出來,人民反對就會透過國民大會進行反應。而考試院則提供專門人員,並有監察院在一旁考核其他機關人員成效,五權憲法符合國情,又不複雜,就是政客貪圖權力並想要避免監督,才硬要陷入三權分立之弊病而不願承認或去了解五權憲法之優良。

而現在臺北政府以及政黨所為,就如同國父所說:「蔑法律而徇權勢,是乃苟且偷安,敷衍彌縫,雖足以勉持旦夕;」。「政治無由進化,權利競爭,擾攘不已。一旦傾軋破裂,則戰禍又起,故民國若不行法治之實,則政治終無根本解決之望,暫安久亂,所失益多。」(原出處)

民主的依據是憲法,公投結果是不應該超越憲法也不能違背憲法的。所有的民主制度官員在就職時都是要宣誓效忠與遵守憲法的。所以只有落實中華民國四六憲法,捍衛中華民國,中國才會進步,如果不效忠憲法,不尊重憲法,不理解孫中山憲法精神,最終中國只會不斷陷入三權「混利」的紛亂以及政客假民意誤國之循環,日益沉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