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論「反共和」的聯合陣線

所羅門群島正陷入大規模的平民示威遊行。人們已經被制度性的腐敗、大規模的失業與貧困,以及本國政府的對外政策給徹底激怒了,他們正努力要讓現任政府下台負責。

必須提到的是,這些在所羅門群島上爆發的示威遊行,都帶有鮮明的「共和」特質,也就是帶有一批民眾,要求政府撤回與民主的中華民國斷交以換取與在陸實施一黨專政的共產黨政權建交的決定。

這場橫掃全國的示威遊行,其規模已經大到連現任當局都無法獨力鎮壓。

來自澳大利亞、斐濟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軍警也抵達當地,為這不受歡迎的政府提供了援助。澳大利亞軍警現已完全控制住了所羅門群島的首都荷尼阿拉。

我們有必要注意到的是,這種種行動背後的主要政治面向。

澳大利亞是AUKUS,即與英美結盟的三國軍事同盟的締約國之一,這個同盟協議在締約後,被定調為新冷戰的主要威攝力量,旨在對抗中國大陸的擴張。

可澳大利亞怎麼會反過來支持這種軍事擴張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

新冷戰的關鍵特徵是北京與華盛頓在80年代設定的國際關係路線,根據這條路線,「專制」和「民主」國家雙方陣營的經濟是相互交織在一起的,正如我們之前所寫的那樣。

現在冷戰同時建立在「民主」和「專制」兩極之間的競爭上,也建立在兩個陣營互利貿易的升溫上。

在70年代,「自由世界」為了上述路線的經濟利益而背叛了中華民國人民,今天它也以同樣的方式背叛了所羅門群島人民,以利於與中國大陸的互利貿易。

北京和坎培拉這兩個「死黨」發現他們自己對所羅門群島的立場是同一國的,於是坎培拉透過直接軍事干預一個主權國家的內政來捍衛北京的利益。

在所羅門群島抗議者與政府維安部隊,以及來自澳大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斐濟干預部隊之間的衝突中,約有三人死亡,一百多名抗議者被拘留。

若所羅門群島政府會到需要靠武力鎮壓來自救的地步,我們不感意外,它未來一定會這麼做(特別是考慮到澳大利亞軍隊已經因在阿富汗的戰爭罪行而聞名)。

現代世界的現實是,在意識型態上,對自由民主理想的堅持已向後退卻,而且是在物質經濟利益的面前退卻,因為與專制政權建立牢固的經濟聯繫是必要的,這些聯繫不會因政治分歧而中斷,兩大陣營間的競爭也透過合作得到了互補。因此,對「自由世界」來說,維護專制政權的穩定往往比維護民主立場反對專制在經濟上更有利。因此,任何國家的民主運動都必須首先依靠自己,以及本國與他國公民社會的橫向聯繫,讓團結的公民社會陣線能與經濟聯合體的陣線對抗。



▲圖為澳大利亞特遣隊在所羅門群島下船


文章來源:https://vk.com/@bluecoalition-edinym-antirespublikanskim-fron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