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會依然要反共復國 對淪陷區的同胞而言 反共復國天經地義 不要中共這個偽國 而要重建中華民國 如今所謂的自由區的政黨與政府 幾乎已忘了淪陷區 對自由區的同胞而言 反共復國更是理所當然 我們不僅要推翻共產 更要恢復秋海棠的中國 那個真正的中華民國
「反共復國」,「當代國民革命」,或是「反共國民革命」,是當今中華民族在中共殘酷統治下的重要主題。在中共高壓統治及大內宣的管制下,主張「驅除馬列」、反對共黨統治,已經是暗流湧動的廣泛社會思潮。
那如何完成反共革命?我們不妨看看中國古代起兵及起義成功之分析:
農民起義成功者為劉邦與朱元璋,其他的若不是北方蠻夷入主漢化,或割據爭奪自稱正朔,就是前代的諸侯貴族或武將起兵或割據等!
由於中國不管是辛亥革命時代的反帝制革命,或是現代的反共革命,其中之理想與抱負皆以民主主義革命為最終目標,國民革命更是要建立:民權、民族、民生之革命,所以我們以農民起義為主要參考,再來分析近代中國國民革命與中國古代農民起義兩者力量之雷同與差異。
首先,論社會結構,劉邦與朱元璋時代的中、基層,乃分別由小地主與農民為主,而辛亥革命以後的中、基層,則分別由中產階級及農民、工人、農民工為主。但這兩種革命的支持者絕大多數都是由社會底層組成,同時也獲得部分先進份子支持。
譬如辛亥革命時代之起義,許許多多新軍革命黨官兵都是來自社會底層,但是建立革命組織跟吸收官兵加入革命的都是先進留學生,因為自身對世界時局有新見識,進而反對清政府,而當時清政府的作為,就算是預備立憲也讓晚清社會失望,所以有廣泛之社會基礎。劉邦與朱元璋之起義也是當時秦朝與元朝政府壓迫基層百姓,導致反秦與反元有更堅實之社會基礎,但是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二農民起義當上皇帝之人,劉邦之成功少不了張良──張良的祖先是前戰國時代韓國國相;少不了蕭何──蕭何是秦朝沛縣官吏,朱元璋打天下後治國也知道要起用仕紳階級,雖因朱元璋出身元末紅巾軍,跟白蓮教相關,很多元末明初仕紳還不願為明王朝效力,但朱元璋還是使用渾身解數請他們出來幫助明朝廷治理國家。
參照前例,古代成功之農民起義少不了前朝先進之幫助,無論是劉邦或朱元璋打天下期間統治根據地,或是真正實現國家統一後對國家發展、統治之建設,都必須有先進階層與中、基層之相互配合。所以我們得知,底層起義推翻政府在中國要成功:
其一,要有廣泛社會基礎。
其二,要有部分先進階層支持。
而我敢說,反共國民革命從來不缺此兩項。曾經的民國熱轉戰到網路上,在反共的廣泛社會基礎上形成一股先進的社會思潮──「民國派」,躋身各家反共派別之列。
為何「民國派」是先進社會思潮?因為民國派的理論基礎正是來自於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其具體化則為《中華民國憲法》之原始版本(四六憲法)。《四六憲法》更是結合全中國各地的國大代表,以《三民主義》為骨幹再加上各地民意結合討論出來的版本。《三民主義》不但有完整的理論系統,且《四六憲法》歷經過實踐的考驗,證明它是可行的。《三民主義》具有中國國民革命與建立中華民國的歷史經驗,中華民國更在自由區以《四六憲法》為核心的各種政策下,讓民主中國從戰亂走向承平、走向民主憲政,縱使大陸淪陷,在自由地區(臺澎金馬等)成功實現民主與富強的願景,樹立民主中國之模範。
所以我認為新時代之反共革命:除了要有廣泛反對共黨統治之社會中、基層基礎,還要以中華民國民主復國派,也就是以「民國派」作為核心,才是中國走向真正民主共和、捍衛中國主權完整、維護國家民族尊嚴之正確道路。
有人已經提出過,在中國近代史上「推動中國民主進步的團體及個人,就應該視為進步的,反向推動中國民主進步的團體及個人,就應該視為反動的」。同樣的,我們也能說,在現代反共革命中,保衛中華主權與民主共和進程者,就是進步的,共產黨或意圖「假反共產之名,行反中華之實」者,就是反動的。
中國「當代國民革命」之敵人,遠遠不止共產黨,還有野心勃勃的分離主義份子,還有提出給加盟國可任意退出聯邦之權力,埋下陰謀割據之隱憂的聯邦派。
一言以蔽之,我等國民革命民國派之敵人很清楚。主要敵人為:「第三共產國際中國支部」黨組織與附屬組織內所有迷信暴力鎮壓的頑固派,其次是分離主義份子與聯邦派。
唯有以反對共黨日以俱增之暴政的社會基礎,再加上先進的民國派們,所組成的中、基層之國民革命,才能有效避免災禍,使共黨垮台後:避免戰亂失序、國家分裂、百姓塗炭,並且在重建民國後與全國之各黨、政、軍、文、教……真正驅除馬列外侮,返還民族之魂!有了民族之魂,才能真正復興中華文化,因為中華文化不是馬列主義指導下的產物,而是由神州住民們注數千年之精華所鑄造而成的。有了五權憲政建設,何愁民主中華不能贏得各國人民尊敬,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以馴致於大同?
中華民國一一一年二月八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