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自爆發以來, 台北政府曾經自傲的防疫政策,在台灣確診人數破萬的首日,政府以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為兼顧防疫、經濟及社會運作,維持國內防疫量能與有效控管風險,經綜合評估疫情情勢,即日起取消實聯制,可以說是宣布防疫政策的全面失控。台灣嚴控邊界的政策證明是失敗了。台北政府自稱的超前佈署,如今看起來,實情卻是官僚失能,政治口水,凡事慢半拍。
口罩之亂
疫情剛剛開始,台灣雖然早早關閉邊境,請回所有滯台的大陸旅客,避免了首波疫情,但台灣各地隨後就出現口罩與消毒用酒精短缺,老百姓買不到醫用口罩與消毒用酒精,醫療系統也缺貨。此時甚至有人提出「健康的人不用戴口罩」這種不顧他人安危的謬論,幸虧社會大眾自律能力夠,不曾為此謬論所影響。後經政府統一收購口罩,增加生產線,配給口罩,才稍稍解決一開始的燃眉之急。最差的時候,老百姓若無準備,一個口罩是必須用上一兩天的,為此,官媒也有影片教導如何在家中消毒用過的口罩。完全可以證實,不管官媒不斷美化政府如何英明的預防疫情,然在最基本的準備工作上,便暴露出台北政府輕忽疫情的實況。
疫苗之亂
新冠肺炎疫苗是這次疫情最重要的藥品,在自我膨脹的意識形態下,台北政府決定自己開發疫苗。在英國德國美國的疫苗面世後,台北政府錯過為這些疫苗爭取在台灣生產的機會,以應付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需求。更因期待自己開發的疫苗,導致購買疫苗的政策太消極,首先就面臨無疫苗可用的窘境,後幸先有美國日本捐贈疫苗,再有台積電,鴻海,與慈濟出面購買疫苗轉贈與政府,大部分台灣的老百姓才能在第一劑與第二劑疫苗間隔12周以上的情況下,完成所謂完整兩劑疫苗接種。這樣的間隔,體內抗體的保護效果如何,沒有任何研究與報告,人民也只能自求多福了。至於自己開發的疫苗,至今沒有得到世界廣泛的認同,更在沒有完成第三階段測試的情況下,便通過使用,這種拿老百姓當實驗目標的行為,實讓人無法認同。現在要出國的中華民國國民,如果是接種了國產疫苗,必須要再接種國際認可的疫苗才行。政府後來更建議接種國產疫苗的國人,要改打國際認可的疫苗,這種簡直是拿老百姓當賭注的政策,實在無法苟同。
普篩,快篩之亂
正如陳時中說的,要維持國內防疫量能,但在疫情轉為嚴重的時刻,台灣的醫療能量開始受到考驗時,經歷了疫情初始的口罩之亂,政府依然輕估疫情,致使台灣不僅無醫療量能如南韓做隨到隨做的普篩,甚至現在,快篩藥劑的缺乏,又開始快篩藥劑的購買配給,為了要生活,人民不僅要自費,更要祈禱,不要因身邊親友的確診而被隔離。政府已將此社區流行的階段,定調為自我防疫的階段,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只有自求多福了。
輕忽邊境防疫
台灣是個海島,在避過首波疫情與近乎清零的狀態下,只要嚴守邊境,應可避免病毒侵入。然而,因為可用機師的缺乏,機師的隔離天數比較少的錯誤政策與防疫旅館的疏忽,造成首波台灣的流行。而今天失控的疫情,亦與邊境防疫,旅客縮短隔離天數有關。完全可以證實,政府一再輕忽疫情的態度。
結論
如今,台灣的防疫進入自主防疫的階段,也就是說,唯有戴好口罩,避免人群與外食,保持良好整潔習慣,才是正確的防疫手段,至於政府宣傳的方法與政策,只能用一句話說明,如果你相信這個政府,那你就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