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鄒雨青
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三年級,2014年8月~2015年1月以交換生的身分至臺灣師範大學交換學習半年。
到台灣交換卻被一再挑剔簡體字,受盡委屈!直到看了這封信,才了解老師的用心
我的國文老師是個竭力宣導大陸恢復繁體字書寫的學者。哦,不對,她反對我們稱之為「繁體字」,而應稱作「正體字」 ─因為這些更複雜的漢字寫法本是從古代一脈相承而來,不應該叫做「繁」體字和大陸一九四九年後新造的「簡」體字對應,這是對中國文化的不尊重。
簡體字將這些珍貴的古漢字破壞了 ─磨損其美感,徒增其歧義。如蘇軾《滿江紅》中原文「早生華髮」、「雄姿英發」的「髮」、「發」本是不同的字,而簡化後則同為「發」,生澀而費解。
我走之前,和亓老師發了一封告別郵件。意想不到的,兩個小時後她竟回覆了長長一篇文字。這是國文老師寫給我關於中國文化、傳統的最後的敘述,我是真正受到了觸動:
未來你們這一代,主導兩岸的,仍將操之於大陸。希望你們不要放棄傳統文化的菁華。正體字是傳統文化的菁華之一,每個漢字都能說出它背後的故事,這故事有的長達三千年!而簡體字則不行,它只是無意義的符號。等我們這一代都消失之後,那時兩岸大約也真正一體了吧!
大陸若不能恢復正體字,中國文化將面臨大危機!至少傳統文化的解釋權將落入日本人之手。(他們的漢字字型全依康熙字典!)這是我非常憂心的!你看現在的日式庭園、日式建築、柔道、茶道、花道、圍棋、相撲、能劇 ……那樣不是中國的?他們引以為豪的古都─京都,也是百分百模仿長安古城(只是縮小了)。但全世界都認為那是「日本」的!連中國人自己也不知道!年輕的你們只知「哈日」,更是一無所知!今天韓國國旗上的圖案根本是中國易經的八卦(也是中國傳統最早的文化符號),但年輕的一代除了「哈韓」,什麼都不知道!
希望年輕的你們,關於文化能明白這一點,不要讓中國傳統的寶貝淪為政客們的鬥爭工具,最後讓別國人撿便宜!
當我坐在機場讀著亓老師給我的回信時,分明地感覺一絲共鳴的惋惜。如今的我,心裡由衷地感謝國文老師,在臺期間,她非常鄭重地希望我熟悉正體字;而今的我仍舊可以熟練地提筆書寫它們。看著那些筆劃複雜但精妙只可意會的正體字,我感慨萬千:它們就是傳統文化的菁華,無可取代,無可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