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中國女性 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言論選集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人民,對於中國女性的觀念也各有不同。那些浪漫主義者印象中的中國女性,是在花葉掩隱,亭臺複折的曲徑小道之上,姍姍微步出來的一位雲髮翠袖的人物;另有一種人,所見的中國女性,則是沈靜而耐苦地跟男人共同在田裏辛勤工作,或是與自然界的困難,作奮勇的搏鬥。到中國來遊歷的人,他們腦海裏總特別保留著兩種不同的中國女性的圖畫,一種是剛進中國口岸時所看見的許多以船為家的婦女,她們使著勁,淌著汗,駕了一葉小舟,做我們所謂的「搖櫓」工作;另一幅是登岸後看見的現代女性,她們禮貌嫻雅,不僅服飾美好,還能在社交場中,應對得宜,使滿座生輝。僑居我國的外人,都有他們現實的觀念,他們目觀中國的女性掙脫了古舊習慣的嚴酷羈勒,不僅從家庭的牢籠中走了出來,並且帶著她們的才幹和勇敢,進入了以前祇有男性效力的,職業與經濟的圈子。

除了第一種印象之外,這許多觀念全沒有錯誤,悠閒荏弱,以病態為美的日子早已過去了。我們已有一個新的時代,在這新時代裏,女性用新的確信自立了起來,並且用新的眼光來批判人生。但是很不幸的現在中國已被戰爭的禍患,變成非常不愉快非常苦痛的時代了。這戰爭,各國雖不承認牠是戰爭,實則是殘酷無比的戰爭,牠的進行,完全不受任何法律的節制,凡是近代技術所辦得到的一切大規模殺人工具,都給敵人完全利用了。

死亡與毀滅,每天自各處的天空下降,自北至南,以及遼遠的內地,凡日本飛機飛翔所及的地方,都遭受猛烈的炸彈的投擲,許多非戰鬥員和婦孺,被炸得血肉橫飛,死傷枕藉。他們的家室,不論是茅屋,是精舍,都受到同樣的命運,有的炸成廢爐,有的燒成灰燼。敵人的空軍是絕不尊重生命與財產的。

生活於這種災禍侵尋之中,從炸彈之下倖存生命的中國婦女,已經嚴切領受了當前的事實,她們立刻覺悟了自己的責任,認識了在國難期間應盡的義務。本來各階級的婦女,按著她們各種環境的需要,同樣有盡力的責任的。

戰士為了衛國衛家在前線作戰,婦女在後方輔助,後方照例比較安全,可是我國的婦女所感受到的死傷危險,與前線並無分別。戰壕裏的死亡原在意中,所以也可以說後方比了戰壕裏還要危險。若干地帶,當然有防空設備,可是中國面積太大,多數偏僻的城市村鎮,就沒法有這種設備。距離戰區很遠的民眾,他們決料不到死傷會落到他們身上,他們也不明白一向賜給他們福祉的天空,為什麼會降下可怕的炸彈來,那樣的酷烈,那樣的凶猛,把他們送到了另一個世界去。成千累萬的非戰鬥員和婦孺,就這樣地被屠殺了,這樣地被傷害了,而這種屠殺與傷害,還在繼續進行,凡是轟炸機所到的城市,每所醫院都有人滿之患,全國的醫藥用品,也感到供不應求。

各線大批的傷兵,原已把醫院擠得毫無空隙,而臨時為受傷者所安排的各種場所,也早有人滿之患,於是醫療一事成了十分困難的問題。從前佛勞倫斯奈丁格爾的時代因為醫療技術的簡陋,已足夠可怕的了,現在雖醫學進步,運輸便利,可是在許多人烟稠密的地方,殺人如此的迅速便利,而無法給以適當治療,其傷心慘目實在超過了從前好幾倍。

一枚炸彈往往可以戕賊一百至二百名生命,可以傷害四百至五百名民眾,所以組織服務團體,以求迅速地進行援救工作,就非常需要。我們在這方面已有極大努力,而且還在繼續進行,這種救護工作固然有許多自告奮勇的婦女在服務,但抗戰中其他方面的許多事業,她們也正在盡力推進。

社會的壁壘,跟著無數家室的燬滅而崩潰了。任何年齡,任何地位的婦女,都得把絕大的力量來貢獻給當前的工作。戰爭開始的時候,社交的享受就停止了,沒有娛樂,沒有歡會,誰都專心壹志於救死扶傷,慰勞軍隊,以及各種切實的救國工作。宴聚聯歡,不論主客雙方,都覺得是近乎犯罪的行為。西洋人每當危難的時候,往往用社交的歡樂來排遣身心,我們這裏是絕對不贊成的。當敵人侵略國家,同胞慘遭患難的時候,那些漠然無動於中的人們,即使偶尋歡娛,大家也要加以責難。

我們沒有眼淚,沒有傷感。中國應付國家災難和個人禍患的哲學態度,祇埋頭苦幹。

沒有設防的地方,受到飛機的轟炸和掃射,自不免驚惶震駭,但同時這種暴行祇有鼓起我們的勇氣,我們誰都絕對沒有怨言,焚燒最甚的上海,以及其他為轟炸機所儘量摧殘之處,都可以看到這種現象。

這真是堅定不拔的苦行主義—或許像西洋作家常說的所謂東方人士特有的鎮靜。無家可歸的飢餓難民,他們麕集在南京上海廣州等被轟炸城市的街頭巷底,以及被烈焰所驅逐到了內地的無數羣眾,他們都用沈默來忍受苦難,這真是英勇精神。還有吸收難民的許多僻遠村鎮,那裏的農民和居戶,也絕無怨言。大家都挑起擔子,努力負荷,什麼地方能夠生存,他們就不辭艱苦的生存下去,倘有犧牲的必要,也就慷慨犧牲。

那些沒有毀家失業的婦女,她們都自願參與接濟兵士,救援貧民的工作。我們這裏所產生的現象,和各國在戰時所有的現象,完全沒有兩樣—婦女界的領袖,各階層的婦女分子,都忙於編織絨衫,翻製棉衣,縫製短衫褲,以及繃帶被單等等東西。

已有一百個婦女推銷隊組織成立,銷售一百萬救國公債,此外,有的還在組織中。收集金銀珍寶以充實國庫的運動也踴躍地在推進。女界領袖慷慨捐輸或出力辦理醫院及難民收容所。上海女子青年會,婦女俱樂部及金陵女子大學畢業同學會在上海所辦的難民收容所即為一例,他們不但供給經費,並且還供給工作人員。辦理得整潔衛生,秩然有序,是上海首屈一指的難民收容所。

從慰勞傷兵,贍養難民起,一直到提倡節約運動,整個的戰時工作中,中國婦女都在貢獻她們的能力和財力。酒樓的侍女,舞廳的舞女,如今都在醫院及救濟機關裏辛勤工作,也有若干年輕女性,駕駛著開赴戰場的汽車或運輸車輛。

急公好義的舉動,到處很平常地在發現。有一位婦女教師,把她平生所積蓄的五千塊錢,隱名捐給國家,自己卻並不承認,祇有極少數的親密朋友曉得她這俠義行為。有一位四十歲的女子,教過幾年書,現在她負擔著四五個孩子的扶養,正貢獻她的全力來作戰時救濟工作—縫製棚帶等等。她說,照平常的情形,她可以再活二十年,但如今她忻然地願意在以後十年的抗日戰爭中,耗盡她的精力,使她的孩子,和中國所有的孩子,和中國所有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幸福的將來,不致淪為奴役。

政府的計畫,雖要公務員的眷屬兒女,都離開首都,但她們大部份,都把孩子寄養在親戚家裏,自己卻不厭不倦地獻身救國工作。中國的母親,甯願她兒女榮譽的死亡,不願他們做日本統治下的奴隸。

「不尚空談,惟有苦幹」的教條,已有多種事實證明了,我認為這是精誠與進步的表徵。各就能力以服務的要求,如潮湧而至,各方面的婦女,都願按著她們的能力,要求安排到相當的位置去。有兩三位中國婦女飛行家,意欲駕駛戰鬥飛機,但我們沒有允許;雖則在外國已經有女飛行員參加到各種空中工作去。不幸我們不能不拒絕這種英勇的請求,但同時也得深深地嘉許她們的志趣。

但為什麼突然地要全國的女性竭盡了她們全力去幹這種救濟戰禍的工作呢?她們的力量,她們的熱誠,正可以在和平的大道上,推進國家的復興,而現在卻要她們做這種痛苦的工作?原因是非常簡單,祇為了數年來儘量威脅我們的日本,現在從他們首相口中宣稱要「打擊中國至屈膝,不再有抵抗能力」的日本,儘量採用了各種凶暴的策略,努力阻止我們國家的統一,行政主權的完整。

最近幾年來,中國在建國工作上,已有驚人進展。驅除了若干割據自私的軍閥以後,統一完成了,同時還急切地推進著福利民眾的具體政策;如新生活運動與國民經濟建設運動,這兩種運動的目的,是要一方面改良人民的精神生活,一方面提高他們的物質生活。

從前有若干軍閥,他們有意無意地做了日本的工具,日本軍閥不斷在陰謀詭計,要使中國繼續紊亂,繼續在紛擾的狀態中。中國民眾從軍閥的暴政之下解放以後,就發展了一種新的國家意識,因此日本的陰謀詭計就沒有成功。現在愛國心發揚起來了,淡漠的態度也消失了。

奇怪的是,日本的領袖,似乎沒有認識中國這種顯著的迅速轉變。這種轉變,實則是日本軍閥促成的,他們利用中國一心整理內政,世界各國戰後瘡痍未復的時機,侵略中國,強奪我們的東三省。日本在大陸得到了這立足點後,他們的野心家就決心積極推進,他們看到世界各國放任他恣意的破壞九國公約,非戰公約,與國聯盟約,而絲毫不加以裁制,就以為列強無意顧及遠東,或者畏懼日本的軍力,于是他們就目空一切,瞧不起世界列強了。

對中國,他進行著一貫的政策;用鴉片及毒品來毒化我們的人民,或製造所謂「自治」區域來破壞中央政府的主權,這種「自治」區,都有日本「顧問」佔據著重要地位,日後就可以直接掌欖大權。他們認清了發動戰爭的好機會,就製成「意外事作」以遮掩世界的目光,俾達到調遣大批軍隊到中國,佔領中國領土的目的。

現在他們正在作這種努力,準備著他們實際操握政權的步驟,收買失意軍閥政客,借他們的名字來倡導所謂「自治」運動,日本卻對外宣稱這種運動是出於人民的公意。北方已有一個傀儡政府組織成立,行使那日本人看來確是他們這次侵略收穫的「職權」。

田中奏摺擬定了日本統治亞洲大陸的策略,上述的一切,都是在逐步實現這著名的計畫。目下日本海陸軍領袖,希望建立一個日本大陸帝國,使他們立刻成為亞洲及東方民族的主宰者外,同時還想在西洋各國之間,成一霸主,他們的野心實在比田中更進了一層。近年以來,那奏摺中的計畫一步一步的見諸實現,如今誰都可以看明白,日本的希望是想實現計畫的最後一步,達到他們勝利的極峯。

日本軍閥一向是厚顏狡猾,欺蒙世人,她說她統治中國的政策是無可非議的,並且有利於中國人民。同時,在她的宣傳中,硬說中國混亂糾紛,只有日本才能援救她。世界上或許有人會相信這種誣蔑,然而現在鐵一般的事實,揭露了日本的野心,大家總能看清楚了罷。

日本估量錯了世界的道義力量,而估計中國人民的態度,錯誤得還要厲害。她以為在迅速凶暴的殘殺之下,我們就會崩潰的,卻不料侵略使我們產生了無限的力量,無限的勇氣,使我們堅定了不惜任何犧牲以保衛國家生存的決心,因此使她惱羞成怒而失望起來。她不僅不能達到目標,並且無法預料她的恣睢暴戾將引導他們到那一條路上去,換句話說,就是如何避免那自作自受的可怕後果。

我們中國將儘可能地長期抗戰下去,若使我們不幸而失敗,那是光榮的失敗。而且中國的失敗,將為世界的損失。我國人民,因貧窮而消失了鉅大的購買力,將予世界市場以嚴重的打擊。若使允許日本的統治,即使殘破彫敝情形,沒有現在這樣厲害,商業方面將發生怎樣的結果,請看朝鮮和東三省的前例就可以知道了。

日本統制了中國及東三省的經濟資源,她就可以無求於人了。然而日本帝國的建立者,決不以得到中國便認為完全滿足的。從中國海岸遠出澳洲附近,正有許多物產豐富以及軍事上重要的區域。再併吞了許多資源,利用了廉價的人工,日本所預期的大帝國就可成立,並且絕對可以自足自給了。

日本若能得到了她意欲奪取的領域,其中可以出產自羊毛至橡皮的一切物品,農業方面有大量的麥子、黃豆、米、西米、可可等,她還可以開發各種礦產,戰時以造軍火,平時以作別的建設。中國原是世界上最富銻和錫的礦苗的。

日本有了這無限的資源和龐大的土地,那真可以所向無敵,在政治與經濟雙方面控制世界了。這事實,很值得世界的深思,應當如何在這為時未晚的今天,採取未雨綢繆的行動。怎樣保衛世界,是世界的責任。我們中國正抵抗著一個野蠻殘暴,野心無比的敵人,以求自衛,所以中國的婦女都放棄了安靜與快樂的追求,盡力於輔助戰士,救援國家的工作。

原文出處  抗戰與中國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