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民生主義 第一講」
由于這些攻擊詆毀,馬克思的學說便發生了問題。就是物質到底是不是歷史的重心呢?牛頓考究得太陽在宇宙之間,是我們的中心。照天文學和各種科學去研究,那個道理是很對的。馬克思發明物質是歷史的重心,到底這種道理是對不對呢?經過歐戰後幾年的試驗以來,便有許多人說是不對。到底甚麼東西才是歷史的重心呢?我們國民黨提倡民生主義,已經有了二十多年,不講社會主義,祇講民生主義。社會主義和民生主義的範圍是甚麼關係呢?近來美國有一位馬克思的信徒威廉氏,深究馬克思的主義,見得自己同門互相紛爭,一定是馬克思學說還有不充分的地方,所以他便發表意見,說馬克思以物質為歷史的重心是不對的,社會問題才是歷史的重心;而社會問題中又以生存為重心,那才是合理。民生問題就是生存問題,這位美國學者最近發明,適與吾黨主義若合符節。這種發明就是民生為社會進化的重心,社會進化又為歷史的重心,歸結到歷史的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質。我們提倡民生主義二十多年,當初詳細研究,反覆思維,就是覺得用民生這兩個字來包括社會問題,較之用社會或共產等名詞為適當,切實而且明瞭,故採用之。不圖歐戰發生之後,事理更明,學問更進,而馬克思宗徒亦有發明相同之點,此足見吾黨之提倡民生主義,正合乎進化之原理,非同時髦學者之人云亦云也。
照這位美國學者主張,他說古今人類的努力,都是求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人類求解決生存問題,才是社會進化的定律,才是歷史的重心。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沒有發明社會進化的定律,不是歷史的重心。我們要明白這兩家的學說,究竟那一家的主張是對的,便要詳細研究他們的主義和近世社會進化的事實,是不是相符合。馬克思研究社會問題,是專注重物質的。要講到物質,自然(註六)不能不注重生產,沒有過量的生產,自然不至有實業革命。所以生產是近世經濟上的頭一件事。要知道近世的經濟情形,便先要知道近世的生產情形。近世的生產情形是怎麼樣呢?生產的東西,都是用工人和機器,由資本家與機器合作,再利用工人,才得近世的大生產。至於這種大生產所得的利益,資本家獨得大分,工人分得少分。所以工人和資本家的利益常常相衝突,衝突之後,不能解決,便生出階級戰爭。照馬克思的觀察,階級戰爭不是實業革命之後所獨有的,凡是過去的歷史,都是階級戰爭史。古時有主人和奴隸的戰爭(註七),有地主和農奴的戰爭,有貴族和平民的戰爭。簡而言之,有種種壓迫者和被壓迫者的戰爭。到了社會革命完全成功,這兩個互相戰爭的階級,才可以一齊銷滅。由此便可知馬克思認定要有階級戰爭,社會才有進化,階級戰爭是社會進化的原動力,這是以階級戰爭為因,社會進化為果。我們要知道這種因果的道理,是不是社會進化的定律,便要考察近來社會進化的事實。近幾十年來社會是很進化的,各種社會進化的事實更是很複雜的。就是講到經濟一方面的事實,也不是一言可盡。但是用概括的方法來講,歐美近年來之經濟進化可以分作四種:第一是社會與工業之改良;第二是運輸與交通事業收歸公有;第三是直接徵稅;第四是分配之社會化。這四種社會經濟事業,都是用改良的方法進化出來的,從今以往,更是日日改良,日日進步的。這四種社會經濟事業,是些甚麼詳細情形呢?譬如就第一種,就是要用政府的力量改良工人的教育;保護工人的衛生;改良工廠和機器,以求極安全和極舒服的工作。能夠這樣改良,工人便有做工的大能力,便極願意去做工,生產的效力便是很大。這種社會進化事業,在德國施行最早,並且最有成效。近來英國、美國也是一樣的倣行,也是一樣的有成效。就第二種的情形說,就是要把電車、火車、輪船以及一切郵政、電政、交通的大事業,都由政府辦理。用政府的大力量去辦理那些大事業,然後運輸才是很迅速,交通才是很靈便。運輸迅速,交通靈便,然後各處的原料,才是很容易運到工廠內去用;工廠內製造的出品,才是很容易運到市場去賣,便不至多費時間,令原料與出品在中道停滯,受極大的損失。如果不用政府辦,要用私人辦,不是私人的財力不足,就是壟斷的阻力極大。歸結到運輸,一定是不迅速,交通一定是不靈便,令全國的各種經濟事業,都要在無形之中受很大的損失。這種事業的利弊,在德國明白最早,所以他們的各種大運輸交通事業,老早就是由國家經營。就是美國私有的大運輸交通事業,在歐戰期內也是收歸政府辦理。至於第三種直接徵稅,也是最近進化出來的社會經濟方法。行這種方法,就是累進稅率,多徵資本家的所得稅和遺產稅。行這種稅法,就可以令國家的財源,多是直接由資本家而來。資本家的入息極多,國家直接徵稅,所謂多取之而不為虐。從前的舊稅法,祇是錢粮和關稅兩種。行那種稅法,就是國家的財源,完全取之於一般貧民,資本家對於國家,只享權利,毫不盡義務,那是很不公平的。德國、英國老早發現這種不公平的事實,所以他們老早便行直接徵稅的方法。德國政府的歲入,由所得稅和遺產稅而來的,佔全國收入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英國政府關於這種收入,在歐戰開始的時候,也到百分之五十八。美國實行這種稅法,較為落後,在十年之前,才有這種法律。自有了這種法律以後,國家的收入,便年年大形增加。在一千九百一十八年,專就所得稅一項的收入而論,便約有美金四十萬萬。歐美各國近來實行直接徵稅,增加了大財源,所以更有財力來改良種種社會事業。第四種分配之社會化,更是歐美社會最近的進化事業。人類自發明了金錢,有了買賣制度以後,一切日常消耗貨物,多是由商人間接買來的。商人用極低的價錢,從出產者買得貨物,再賣到消耗者,一轉手之勞,便賺許多佣錢。這種貨物分配制度,可以說是買賣制度,也可以說是商人分配制度。消耗者在這種商人分配制度之下,無形之中,受很大的損失。近來研究得這種制度,可以改良,可以不必由商人分配,可以由社會組織團體來分配,或者是由政府來分配。譬如英國所發明的消費合作社,就是由社會組織團體來分配貨物。歐美各國最新的市政府,供給水電煤氣以及麵包、牛奶、牛油等食物,就是用政府來分配貨物。像用這種分配的新方法,便可以省去商人所賺的佣錢,免去消耗者所受的損失。就這種新分配方法的原理講,就可以說是分配之社會化,就是行社會主義來分配貨物。以上所講的社會與工業之改良,運輸與交通收歸公有,直接徵稅與分配之社會化。這四種社會經濟進化,便打破種種舊制度,發生種種新制度。社會上因為常常發生新制度,所以常常有進化。至於這種社會進化,是由於甚麼原因呢?社會上何以要起這種變化呢?如果照馬克思的學說來判斷,自然不能不說是由於階級戰爭。社會上之所以要起階級戰爭的原故,自然不能不說是資本家壓制工人,資本家和工人的利益,總是相衝突,不能調和,所以便起戰爭。社會上因為有這種戰爭,所以才有進化。但是照歐美近幾十年來,社會上進化的事實看,最好的是分配之社會化,銷滅商人的壟斷,多徵資本家的所得稅和遺產稅,增加國家的財富,更用這種財富,來把運輸和交通收歸公有,以及改良工人的教育、衛生和工廠的設備,來增加社會上的生產力。因為社會上的生產很大,一切生產都是很豐富,資本家固然是發大財,工人也可以多得工錢。像這樣看來,資本家改良工人的生活,增加工人的生產力。工人有了大生產力,便為資本家多生產,在資本家一方面可以多得出產,在工人一方面也可以多得工錢,這是資本家和工人的利益相調和,不是相衝突。社會之所以有進化,是由于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相調和(註八),不是由于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有衝突。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相調和,就是為大多數謀利益;大多數有利益,社會才有進步。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之所以要調和的原因,就是因為要解決人類的生存問題。古今一切人類之所以要努力,就是因為要求生存;人類因為要有不間斷的生存,所以社會才有不停止的進化。所以社會進化的定律,是人類求生存。人類求生存,才是社會進化的原因。階級戰爭,不是社會進化的原因,階級戰爭,是社會當進化的時候,所發生的一種病症。這種病症的原因,是人類不能生存。因為人類不能生存,所以這種病症的結果,便起戰爭。馬克思研究社會問題所有的心得,只見到社會進化的毛病,沒有見到社會進化的原理,所以馬克思只可說是一個社會病理家,不能說是一個社會生理家。
再照馬克思階級戰爭的學說講,他說資本家的盈餘價值,都是從工人的勞動中剝奪來的。把一切生產的功勞,完全歸之於工人的勞動,而忽略社會上其他各種有用分子的勞動。譬如中國最新的工業,是上海、南通州和天津、漢口各處所辦的紗廠布廠。那些紗廠布廠,當歐戰期內紡紗織布是很賺錢的,各廠每年所剩的盈餘價值,少的有幾十萬,多的有幾百萬。試問這樣多的盈餘價值,是屬於何人的功勞呢?是不是僅僅由于紗廠布廠內紡紗織布的那些工人的勞動呢?就紡紗織布而論,我們便要想想布和紗的原料,由此我們便要推及於棉花,因為要研究棉花的來源,我們便要推到種種農業問題。要詳細講到棉花的農業問題,便不能不推及到研究好棉花種子,和怎麼種植棉花的那些農學家。當未下棉種之初,便不能不用各種工具和機器去耕耘土地,及下棉種之後,又不能不用肥料去培養結棉花的枝幹。我們一想到那些器械和肥料,便不能不歸功到那些器械和肥料的製造家和發明家。棉花收成之後,再要運到工廠內來紡紗織布;布和紗製成之後,再運到各處市場去賣,自然要想到那些運輸的輪船火車。要研究到輪船火車之何以能夠運動,首先便要歸功到那些蒸汽和電氣的發明家。要研究到構造輪船火車是些甚麼材料,自然不能不歸功於金屬的採礦家、製造家和木料的種植家。就是布和紗製成之後,社會上除了工人之外,假若其餘各界的人民都不穿那種布、用那種紗,布和紗當然不能暢銷;布和紗沒有大銷路,紗廠布廠的資本家怎麼樣可以多賺錢、可以多取盈餘價值?就這種種情形設想,試問那些紗廠布廠的資本家,所取得的盈餘價值究竟是屬於誰的呢?試問紗廠布廠內的工人,怎麼能夠說專以他們的勞動便可以生出那些布和紗的盈餘價值呢?不徒是紗布工業盈餘價值的情形是這樣,就是各種工業盈餘價值的情形都是一樣。由此可見所有工業生產的盈餘價值,不專是工廠內工人勞動的結果,凡是社會上各種有用有能力的份子,無論是直接間接,在生產方面或者是在消費方面,都有多少貢獻。這種有用有能力的份子,在社會上要佔大多數。如果專講工人,就是在工業極發達的美國,工人的數目,也不過是二千多萬,只佔全美國人口五分之一。至於其他工業不發達的國家,像我們中國做工的人數,更是很少。像這樣講,就令在一個工業極發達的國家,全國的經濟利益不相調和,發生衝突,要起戰爭,也不是一個工人階級和一個資本階級的戰爭,是全體社會大多數有用有能力的份子和一個資本階級的戰爭。這些社會上大多數有用有能力的份子,因為都要求生存,免去經濟上的戰爭,所以才用公家來分配貨物,多徵資本家的所得稅、遺產稅,來發達全國的運輸和交通事業,以及改良工人的生活和工廠的工作,做種種大多數的經濟利益相調和的事業。歐美各國從這種種經濟利益相調和的事業發達以後,社會便極有進化,大多數便很享幸福。所以馬克思研究社會問題,只求得社會上一部分的毛病,沒有發明社會進化的定律。這位美國學者所發明的人類求生存才是社會進化的定律,才是歷史的重心。人類求生存是甚麼問題呢?就是民生問題。所以民生問題才可說是社會進化的原動力。我們能夠明白社會進化的原動力,再來解決社會問題,那才容易。
馬克思認定階級戰爭才是社會進化的原因,這便是倒果為因。因為馬克思的學說,顛倒因果,本源不清楚,所以從他的學說出世之後,各國社會上所發生的事實,便與他的學說不合,有的時候並且相反。譬如他的門徒在一千八百四十八年開過一次國際共產大會,發表了種種主張,這次所組織的國際共產黨,在普法戰爭的時候,就被銷滅了。後來又成立第二次的國際共產黨。第二次國際共產黨和第一次國際共產黨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次國際共產黨要完全本階級戰爭的原理,用革命手段來解決社會問題,主張不與資本家調和,所謂不妥協。至于黨員加入國會去活動,是共產黨所不許可的,以為這不是科學的方法。但是後來德國的共產黨,通同走到國會去活動。延到今日,英國工黨又在君主立憲政府之下組織內閣。照這些事件來看,世界上所發生許多的政治經濟變動,都不是第一次國際共產黨所定的辦法。因為第一次國際共產黨和第二次國際共產黨的主張,太不相同,所以後來馬克思黨徒的紛爭更是利害,這都是馬克思在當時所沒有料到的。由于這些不能料到的事情,便知道我的學說是知難行易。馬克思主張用科學來解決社會問題,他致力最大的地方,在第一次國際共產黨沒有成立以前,用很多工夫把從前的歷史和當時的事實,都研究得很清楚。由於他研究從前的歷史和當時的事實所有的心得,便下一個判斷,說將來資本制度一定要銷滅。他以為資本發達的時候,資本家之中,彼此因為利害的關係,大資本家一定吞滅小資本家,弄到結果,社會上便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極富的資本家,一種是極窮的工人。到資本發達到了極點的時候,自己便更行破裂,成一個資本國家,再由社會主義順着自然去解決,成一個自由社會式的國家。依他的判斷,資本發達到極點的國家,現在應該到銷滅的時期,應該要起革命。但是從他至今有了七十多年,我們所見歐美各國的事實和他的判斷,剛剛是相反。當馬克思的時代,英國工人要求八點鐘的工作時間,用罷工的手段向資本家要挾。馬克思便批評以為這是一種夢想,資本家一定是不許可的,要得到八點鐘的工作時間,必須用革命手段,才可以做得到。到了後來,英國工人八點鐘的要求,不但是居然成為事實,並且由英國國家定為一種通行的法律,令所有全國的大工廠、銀行、鐵路中的工人都是作工八點鐘。其他許多事實,在馬克思當時,自以為是料到了的,後來都是不相符合,令馬克思自己也說所料不中。別的事實不說,只就資本一項來講,在馬克思的眼光,以為資本發達了之後,便要互相吞併,自行銷滅。但是到今日,各國的資本家不但不銷滅,並且更加發達,沒有止境,便可以證明馬克思的學理了。
我們再來講德國社會問題的情形,德國當俾士麥執政的時代,用國家力量去救濟工人的痛苦,作工時間是由國家規定了八點鐘;青年和婦女作工的年齡與時間,國家定了種種限制;工人的養老費和保險費,國家也有種種規定,要全國的資本家担任去實行。當時雖然有許多資本家反對,但是俾士麥是一位鐵血宰相,他便有鐵血的手腕去強制執行。當實行的時候,許多人以為國家保護工人的辦法改良,作工的時間減少,這是一定於工人有利,於資本家有損的。再照比例的理想來推,從前十六點鐘工作的生產力,自然要比八點鐘的生產力大得多。但是行了之後的結果是怎麼樣呢(註九)?事實上八點鐘的工作,比較十六點鐘的工作,還要生產得多。這個理由,就是因為工人一天作八點鐘的工作,他的精神體魄不至用盡,在衛生上自然是健康得多。因為工人的精神體魄健康,管理工廠內的機器,自然是很周到,機器便很少損壞;機器很少損壞,便不至于停工修理,便可以繼續的生產,生產自然是加多。如果工人一天做十六點鐘的工,他們的精神體魄便弄到很衰弱,管理機器不能周到,機器便時常損壞,要停工修理,不能繼續生產,生產力自然要減少。如果大家不信,我可舉一個比喻,請諸君各人自己去試驗。比方一個人一日要讀十五六點鐘的書,弄到精神疲倦,就是勉強讀得多,也不容易記清楚。如果一日只讀八點鐘的書,其餘的時間,便去休息遊戲,保養精神,我想讀過了的書,一定是很容易記得,很容易了解。講到時間的關係,馬克思在當時所想到了的,以為作工八點鐘,生產力一定要減少。後來德國實行時間減少政策,生產力反為加多,駕乎各國之上。於是英國、美國便奇怪起來,以作工時間減少,工人保護費加多,生產應該要減少,何以德國行這種政策,生產力反加多呢?因為奇怪,便去考察德國的情形,後來英國、美國也明白這個道理,便倣效德國的辦法。馬克思在當時總是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便斷錯了。再照馬克思的研究,他說資本家要能夠多得盈餘價值,必須有三個條件:一是減少工人的工錢;二是延長工人作工的時間;三是擡高出品的價格。這三個條件是不是合理,我們可以用近來極賺錢的工業來證明。大家知道美國有一個福特汽車廠,那個廠極大,汽車的出品極多,在世界各國都是很銷行的,該廠內每年所賺的錢,有過萬萬。至于那個廠內製造和營業的情形是怎麼樣呢?不管是製造廠或者是辦事房,所有一切機器陳設,都是很完備,都是很精緻,很適合工人的衛生。工人在廠內做事,最勞動的工作,最久不過是做八點鐘,至於工錢,雖極不關重要的工夫,每日工錢都有美金五元,合中國錢便有十元,稍為重要的職員,每日所得的薪水,更不止此數。廠內除了給工人的工錢薪水以外,還設得有種種遊戲場,供工人的娛樂;有醫藥衛生室,調治工人的疾病;開設得有學校,教育新到的工人和工人的子弟;並代全廠的工人保人壽險,工人死亡之後,遺族可以得保險費,又可以得撫卹金。說到這個廠所製出來汽車的價格,這是大家買過汽車的人都是很知道的,凡是普通汽車,要值五千元的,福特汽車最多不過是值一千五百元。這種汽車價值,雖然是很便宜,機器還是很堅固,最好的是能夠走山路,雖使用極久,還不至於壞。因為這個車廠的汽車有這樣的價廉物美,所以風行全球。因為這種汽車銷路極廣,所以這個廠便發大財。我們用這個發財車廠所持的工業經濟原理,來和馬克思盈餘價值的理論相比較,至少有三個條件,恰恰是相反。就是馬克思所說的是資本家要延長工人作工的時間,福特車廠所實行的是縮短工人作工的時間。馬克思(註十)所說的是資本家要減少工人的工錢,福特車廠所實行的是增加工人的工錢。馬克思所說的是資本家要擡高出品的價格,福特車廠所實行的是減低出品的價格。像這些相反的道理,從前馬克思都是不明白,所以他從前的主張便大錯特錯。馬克思研究社會問題,用功幾十年,所知道的都是已往的事實,至於後來的事實,他一點都沒有料到,所以他的信徒要變更他的學說。再推到馬克思社會主義的目的,根本上主張要推倒資本家。究竟資本家應該不應該推倒,還要後來詳細研究,才能夠清楚。由此更可見知是很艱難的,行是很容易的。
馬克思盈餘價值的精華,是說資本家所得的錢是剝奪工人的盈餘。由此便推到資本家生產要靠工人,工人生產要靠物質,物質買賣要靠商人。凡是一種生產,資本家同商人總是從中取利,剝奪工人的血汗錢。由此便知資本家和商人,都是有害於工人,有害於世界的,都應該要銷滅。不過馬克思的判斷,以為要資本家先銷滅,商人才能夠消滅。現在世界,天天進步,日日改良,如前所講之分配社會化就是新發明,這種發明叫做合作社。這種合作社是由許多工人聯合起來組織的,工人所需要的衣服飲食,如果要向商人間接買來,商人便從中取利,贃很多的錢,工人所得的物品,一定是要費很多的錢。工人因為想用賤價去得好物品,所以他們便自行湊合,開一間店子,店子內所賣的貨物,都是工人所需要的。所以工人常年需要貨物,都是向自己所開的店子內去買,供給既便利,價值又便宜。到了每年年底,店中所得的盈利,便依顧主消費的多少分派利息。這種店子分利,因為是根據于顧主消費的比例,所以就叫做消費合作社。現在英國許多銀行和生產的工廠,都是由這種消費合作社去辦理。由於這種合作社之發生,便銷滅了許多商店,所以從前視此種合作社為不關重要的商店,現在便看作極有效力的組織。英國因為這種組織很發達,所以國內的大商家,現在都變成生產家。就是像美國的三達火油公司,在中國雖然是一家賣油的商店,在美國便是製造火油的生產家。其他英國的各種大商家,現在都有變成生產家的趨勢。用這種合作社來解決社會問題,雖然是旁枝的事情,但是馬克思當時的判斷,以為要資本家先銷滅,商人才可以銷滅;現在合作社發生,商人便先銷滅。馬克思的判斷,和這種事實又是不相符合。馬克思的判斷既然是和事實不對,可見我的學說,知難行易,是的確不能磨滅的。
再照馬克思的學理說,世界上的大工業,要靠生產,生產又要靠資本家。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有了好生產和大資本家,工業便可以發展,便可以賺錢,就我們中國工業的情形來證明,是怎麼樣呢?中國最大的工業是漢冶萍公司,漢冶萍公司是專製造鋼鐵的大工廠。這個公司內最大的資本家,從前是盛宣懷。這個工廠每年所出的鋼鐵,在平常的時候,或者是運到美洲舍路埠去賣,或者是運到澳洲去賣,當歐戰的時候,都是運到日本去賣。鋼鐵本來是中國的大宗進口貨,中國既是有了漢冶萍可以製造鋼鐵,為甚麼還要買外國的鋼鐵呢?因為中國市面所需要的鋼鐵,都是極好的建築鋼、槍砲鋼和工具鋼;漢冶萍所製造的,只是鋼軌和生鐵,不合市面的用途,所以市面要買外來的進口貨,不買漢冶萍的鋼鐵。至于美國每年所出的鋼有四千萬噸,鐵有四五千萬噸,中國只有漢冶萍,每年出鐵二十萬噸,出鋼十幾萬噸。中國所出這樣少數的鋼鐵,為甚麼還要運到美國去賣呢?美國出那樣多的鋼鐵,為甚麼還可以銷受中國的鋼鐵呢?就是因為漢冶萍沒有好鍊鋼廠,所出的生鐵,要經過許多方法的製造,才可以有用,在中國不合用途,所以要運到外國去賣。美國有極多的製鋼廠,只要有便宣鐵,不管他是那裏來的,便可以消納,便可以製造好鋼來賺錢。所以本國雖然出很多的鋼鐵,就是中國運去的便宜鐵,還可以買。漢冶萍公司所出的鋼鐵,因為是運到外國去賣,所以在歐戰的時候,對於工人減時間,加工價,還是很贃錢,現在是虧本,許多工人失業。照馬克思的學理講,漢冶萍公司既是有鋼鐵的好出產,又有大資本,應該要賺錢,可以大發展,為甚麼總是要虧本呢?由漢冶萍這一個公司的情形來考究,實業的中心是在甚麼地方呢?就是在消費的社會,不是專靠生產的資本。漢冶萍雖然有大資本,但是生產的鋼鐵,在中國沒有消費的社會,所以不能發展,總是不能賺錢。因為實業的中心,要靠消費的社會,所以近來世界上的大工業,都是照消費者的需要,來製造物品。近來有知識的工人,也是幫助消費者。消費是甚麼問題呢?就是解決眾人的生存的問題,也就是民生問題。所以工業實在是要靠民生。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經濟的中心,和種種歷史活動的中心,好像天空以內的重心一樣。從前的社會主義錯認物質是歷史的中心,所以有了種種紛亂。這好像從前的天文學,錯認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以計算歷數,每三年便有一個月的大差;後來改正太陽是宇宙的中心,每三年後的歷數,才只有一日之差一樣。我們現在要解除社會問題中的紛亂,便要改正這種錯誤,再不可說物質問題是歷史的中心,要把歷史上的政治、社會、經濟種種中心都歸之于民生問題,以民生為社會歷史的中心。先把中心的民生問題研究清楚了,然後對於社會問題,才有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