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與共產黨之西北國防政府(轉貼自每日頭條)











長征1934年開始1935年結束,西安事變1936年年底,從長征開始到西安事變,這期間在幹嘛?


原文網址:

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 1935年10—11月期間東北軍在圍剿中遇到三次嚴重受挫,東北軍的慘敗分別發生在1935年10月1日、25日和11月21日,地點在陝北的勞山、榆林橋和直羅鎮,三仗整整損失了兩個師,死了兩個師長(何 立中和牛元峰),兩個師參謀長,6個團長非死即俘。張學良在東北軍在軍事上接連失利後,急於尋找共產黨關係,迅速走上聯共抗日之路。次年1月下旬,張與中共代表李克農即在洛川作了首次會談。

1月 25日,毛澤東等20名紅軍將領發出了 《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表示中共和紅軍願與任何抗日武裝聯合組織國防政府及抗日聯軍,「我們願意首先同東北軍來共同實現這一主張」。顯然,中共頗希望能與東北軍合作,建立以「抗日反蔣」為基礎的地方性國防政府。

然而,此時張學良只「同意抗日,但不同意討蔣」。 延安會談後不久,周恩來等獲悉張學良有一個 「不小的計劃」。據說張透露,他打算用半年多的時間作準備,對外積極聯絡,對內訓練部下,只 要 「牽延到11月就起變化」。張並表示,他已「預備著硬幹,預備著和大老闆打一架」。獲知張上述談話後,中共以為張要徹底反蔣,迅速擬訂了一個兩軍聯合、共創 「西北國防政府」的戰略構想。

「西北國防政府」計劃之主體構想為:「以紅軍與東北軍兩個西北主力起而舉事」,迅速肅清蔣系勢力,控制西北局面,「以蘭州作大本營」,建 立國防政府,由張擔任政府主席及抗日聯軍總司令,中共方面「則任其副」。同時,努力「打通蘇聯」,獲取國際援助,形成西北大聯合的抗日局面。6月初,中共中央得知兩廣發生事變的情況後,決定「利用目前西南事變,加速進行西北大聯合」。為此,中共中央於6月16日將西北發動的計劃、部署上報共產國際,請求批准。周恩來亦托人轉告張學良,雙方應在一個月內完成發動之準備工作。

張學良卻一直未作明確響應。他見中共許諾的蘇聯援助尚無蹤跡,一旦發動,十幾萬東北大軍的裝備、供應將何以為繼? 7月24日,張學良與潘漢年商談時終於提出自己的行動設想:「第一,紅軍應立即開始實施打通蘇聯,以便推動西北國防政府的建立;第二,打通蘇聯及西北發動的時間應考慮在 9月……第三,打通蘇聯的實現暫以紅軍為主,東北軍目前暫做隱蔽的配合。 」

中共的發動設想,則是打算「使用東北軍」以「出至黃河以西或以北」來接取蘇援等,這兩種行動計劃間差距之大不言而喻。考慮到張學良的提議,中共隨後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打通蘇聯的問題上。 8月間,共產國際向中共中央發出政治指示電,批評中共「抗日反蔣」的策略方針,要求中共以南京為最主要的統戰對象。由此,中共的統戰政策急劇轉變,迅速確立「逼蔣抗日」的方針。

「西北國防政府」計劃的夭折,對張學良及東北軍集團以後的出路,所造成的影響幾乎是決定性的。既然聯共「自成局面」的路徑已難以走通,當蔣氏飛臨西北督促「剿共」,大規模內戰之火有可能重新燃起之際,西安事變便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