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民國派起源於1980年代開始的「大陸民間歷史反思運動」。改革開放時期,中共為統戰台灣,改變過去「國民黨不抗日」宣傳為「中共是抗戰中流砥柱」,並製作了電影《血戰台兒莊》,部分承認國軍抗戰貢獻的行為,一時引起大陸民間譁然,進而促使大陸民間的歷史研究者、作家、教師、記者、學生…等,投身對民國史、尤其是抗戰史的研究,掀起一陣「民國熱」,而為中外媒體所報導。
最後在1999年,旅外學者辛灝年先生放棄曾被中共賦予的一切頭銜與組織成員身分,出版《誰是新中國》並巡迴各地進行啟蒙演講,終於公開為「大陸民間歷史反思運動」提出「誰是新中國」的史辨,並得出「民國當歸」的結論,以及中國必須推翻共產政權、恢復民國憲政,即「驅逐馬列,恢復中華;推翻共產,光復民國」的政治訴求。
自此,隨其演講之日愈多、所及之處愈多,認同光復民國理念者愈眾,「民國派」一詞也隨之被提出,用以歸類「主張光復民國者」,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政治派別。在辛先生與眾多志士們一系列的奔走與啟蒙下,民國派終於在2018年成立了屬於自己的中國革命團體「大中華民國光復會」,致力於光復民國。至今,四散世界各地的民國派,不分老少中外,仍在為光復民國的理念付諸行動。
民國派應有的三大準則:
擁護民國四六憲法
國家利益先於黨派
推翻共產光復民國
中共滲透無孔不入,防不勝防,綜合過去經驗,我們大致可以在現今推翻共產政權的革命階段中,有三大準則可以來判斷誰是真正的民國派。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很多朋友都會遇到所謂「暫時」的民國派,很多這樣的朋友,其民國思想是能被外在因素所影響的。許多所謂民運的朋友或許說支持民國,但卻常以自決為理由支持台獨運動,這樣的朋友或許其反共立場堅定,但並不是堅定的民國派,只要稍有類似反共的捷徑,馬上就會脫離隊伍。更有甚者,竟然畫地自限,喊出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表面上似乎積極的想光復民國,其理論卻是根本分裂中國。真正的民國派朋友,真的要把持住這三大原則,我們為的是國家民族,不能以黨派利益或分裂國家的結果,來換取所謂光復民國的成功。
「革命成功操之在我」,只有「要做」或「不做」,沒有「可不可能」,也沒有「嘗試」。革命成功要靠自立自強,因此絕不會、也絕不容受任何外在援助因素牽制。因為所謂的外援,常常附加著太多的利益交換,就算是革命成功,國家常受制於外援的意願與政策之中,我們歡迎國際支持我們的朋友,但我們真的得走出自己的道路,我們才能在國際間享有平等的地位。
按照歷史法統,中國正統當屬中華民國台北政權。但自兩蔣逝世之後,台北政權與政黨便逐漸忘記民國政府播遷來台最重要的目的,反共復國,解救同胞。台北政權雖依憲法在台澎金馬完成還政於民的宏願,但大陸的廣大同胞依然受專制極權的中共壓迫。如今的台北政權與政黨,更光明正大地稱對岸為中國,儼然已忘記中華民國才是真正中國。所以民國派成立了光復會,依然認為「革命成功操之在我」,革命成功要靠自立自強,因此絕不會、也絕不容受任何外在因素牽制,包含對台北政權產生依賴。
民國派對於一切有爭議的我國故土統一問題,皆表示互相尊重的態度:由於該地區或已脫離共匪魔爪,實現民主自由,或已遭共匪割讓,故民國派應該要尊重該地區人民意願與現狀,但民國派仍會基於憲法與言論自由主張完整的秋海棠。一切故土統一問題,一律尊重憲法,但被統一方人民意願則同等考慮,等待未來有任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契機出現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