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親節的由來:國土終於重光,爸爸卻永不回來…

1937年7月7日抗戰的槍聲打響之後,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奮力抵抗侵略者,雖然中國經過九死一生的八年惡戰,終於贏來勝利,但無數家庭失去的兒子、父親,卻再也無法回來分享重逢的喜悅。

國土終於重光,爸爸卻永不回來了。

以下內容轉發自我的抗戰

《#爸爸永不回來了!》

再過幾天就是父親節了......

這是畫家蔣兆和教授在民國34年抗日戰爭勝利時所畫的一副畫作,畫名為「爸爸永不回來了」。


畫作中的小女孩雙膝跪倒,手持著國旗,仰望著天空,圖畫意境中透露:小女孩的父親在抗戰中陣亡了,痛失親怙,在她最需要父親陪伴成長的時候,自此沒有了父愛,他無法言語表達傷痛,只能壓抑情緒,跪在地上凝視著前方。

中華民國全體軍民經過8年艱苦卓絕浴血抗戰,犧牲國軍322萬餘人,終於迎來了抗戰的勝利,這是多麼欣喜若狂的大事,但是小女孩的爸爸卻永遠回不來了,無法再抱抱父親、再親吻爸爸,無法再在爸爸懷抱中撒嬌,小女孩只能寄託手中的小國旗,眼睛裡滿是悲働與茫然。


這幅畫作「爸爸永不回來了」,是蔣兆和教授(1904年-1986年,籍貫湖北麻城,生於四川瀘州)於抗戰勝利當下所畫,抗戰勝利時,全國上下一片狂歡,當時國內畫家有太多抗戰勝利的主題可以畫,只有蔣兆和教授選擇畫一位失去父親的女孩,他想要傳達,戰爭儘管勝利了,戰後真實背後,是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太多家庭失去了親人。

他被稱為20世紀中國現代水墨人物畫的一代宗師,他喜好於傳統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西畫之長,創造性的拓展了中國水墨人物畫的技巧,其造型之精謹,表現人物內心世界之深刻,在中國人物畫史上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曾任南京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爲南京大學)、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中共建政以後,蔣兆和教授的「爸爸永不回來了」的畫作,由於畫中女孩手持的是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幾乎被歷史忘記。一直到蔣兆和教授去世七年後,民國82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蔣兆和作品全集》,首次收入「爸爸永不回來了」,並舉辦了紀念蔣先生誕辰九十週年的特展,這幅「爸爸永不回來了」的畫作,又重新回到世人的面前。


然而,面對這些為國犧牲的父輩們,中共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2020年,粟裕後人粟戎生中將看到中華兒女們紀念抗日英雄張靈甫,又是立碑、又是獻花,非常不服氣,於是「给山东军区司令员、政委发出了一封有关孟良崮张灵甫纪念碑问题的信。」要求「不能把祭奠物品长期摆设,甚至作为景观供人参观」,還反問道:「否则我们何以面对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烈士,难道(共產黨)打张灵甫歼灭74师打错啦?!」

隨後,中共官方便在山東省展開「迅速整改」的行動,除了「擊斃張靈甫之地」這種羞辱性的紀念物以外,其他有關張靈甫的紀念物都被全部撤除。


這完全印證,共產黨口中的「紀念抗戰」根本是口是心非,不過就只是為了統戰需要,而暫時把真正的意識形態隱藏起來罷了。中共對張靈甫尚如此,至於對其他國軍老兵的汙衊、欺壓、扣帽子...那更是不勝枚舉,中共從不嫌多,說不定還想要更羞辱,更不屑。這樣侮辱、殘害偉大父輩們的行為,根本是對民族歷史、民族道德的踐踏,光復會無法坐視,是可忍孰不可忍!

中共向來就把執政合法性建立在推翻民主憲政、推翻中華民國的基礎上,所以他們認為自己打張靈甫根本沒錯,而且打得正好,最好還要留一塊「擊斃張靈甫之地」的碑,拿共產黨「蔣、日、毛,三國志」賣國奪權路線的勝利,給他好好「紀念」一番。哪怕是中共的「中流砥柱說」也是為了替自己推翻民國的合法性背書。

但光復會不但要說,共產黨打張靈甫、殲滅74師根本打錯了,還要說共產黨在北平建立專制暴政、分裂國家、殘害民族、毀滅上億同胞身心靈的行為,根本是大錯特錯,這些「助共為虐」的所謂「烈士」,只能說他們被共產黨欺騙了,打錯了仗或做錯了事情而陣亡,只能說可惜且可悲,卻不值得民族的紀念與尊崇。沒有道德與正確歷史的民族,又談何復興?只有推翻共產黨,光復大陸重建民國,才能夠真正還這些偉大的父輩們一個公道。我們紀念父親節才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