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簡史:七七盧溝橋事變

七七盧溝橋事變
時間:民國26年(1937年)7月7日至8月4日


日本為貫徹其「大陸政策」,意圖完全控制華北;民國25年(1936年)提出「共同防共」與「華北特殊化」等無理要求,迫我承認華北五省獨立政權,遭國民政府嚴詞拒絕。 當「西安事變」後,全國民心空前大團結,且國防建設日有進步,日本深恐不再有機會,乃對我國展開大規模之武裝侵略。


民國26年(1936年)7月7日,駐北平豐台之日軍,舉行夜間演習,藉口一名士兵失蹤,欲強行進入盧溝橋西端的宛平縣城搜索,但遭國軍第29軍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拒絕,日軍乃於次日凌晨向城內開火,國軍立即還擊;這就是揭開抗戰序幕的「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此役國軍官兵陣亡5千餘人,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及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壯烈犧牲殉國。事變發生後,蔣中正委員長發表「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的聲明;但日軍全不理會,仍於31日占領整個平津,中日大戰已不可避免。




戰鬥序列

中國方面



日本方面



29軍大刀隊戰士首先開赴前線抗日

國軍29軍戰士巡邏盧溝橋

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

第29軍132師師長趙登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