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應該勇敢對情緒勒索說『不』




臺灣地區每年地方以及中央行政首長以及民意代表選舉之時,國民黨為首的藍營以及民進黨為首的綠營,以及其他的第三勢力政黨,就會以「統一v.s獨立」、「外來政權v.s本土政權」以及「中華民國是否為外來政權?」之爭執。

這些問題,對於民主政治以及國家認同來說,其實是一個長期的危害。我們甚至可以將這些議題替換,臺灣原住民早於中國泉、漳漢人來台,臺灣原住民應該依其傳統領域,脫離中華民國,乃至綠營認同的『臺灣國』,以民族自決之方式,成立獨立的國家;又或者臺灣原住民其實是南島語族住民,是否應該回歸南太平 洋之菲律賓或者印尼之「祖國」?

對於上述「悲情式之政治主張」,不僅有害於國家認同,甚至對於民主政治是傷害?難道綠營人士執政,就是本土政權建立,藍營執政就是殖民政權之反撲。這個議題,率先使用的就是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看,中國共產黨執政,就是反帝反封建的工農階級的新中國,1949年以前皆為資產階級、封建的舊中國。

此一問題就跟以前同盟會內部對於排除滿洲人,是不是要徹底撲滅滿洲一族之議題一樣。孫中山對於這個議題如何用民主的角度回應,孫中山表示:『民族革命,是要盡滅滿洲民族,這話大錯。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滿洲人滅我們的國,主我們的政,定要撲滅他的政府,光復我們民族的國家。這樣看來,我們並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那排除滿清政府後呢?再恢復孫中山一人或者革命黨人組黨建立專制政權,不對。孫中山接著表示:『中國數千年來,都是君主專制政體,這種政體,不是平等自由的國民所堪受的;要去這政體,不是專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試想明太祖驅除蒙古,恢復中國,民族革命已經做成,他的政治卻不過依然同漢、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後,復被外人侵入,這由政體不好的原故。不是政治革命,是斷斷不行的。研究政治革命的工夫,煞費經營,至於着手的時候,卻是同民族革命並行。我們推倒滿洲政府,從驅除滿人那一面說,是民族革命;從顛覆君主政體那一面說,是政治革命。』

所謂本土政權之獨立意識,主要是因為中共竊據大陸之原因,以及臺灣列島數次因為割讓易主,因而升起所謂獨立之意識。但是台獨綠色人士,對於選舉只訴諸臺灣地方民族主義,只談民族,不談民主,其實很容易變成孫中山所說,推翻滿清政權,不建立民主政府,最終就會變成獨裁、專制帶有民族主義色彩之政府。中東阿拉伯國家、非洲、拉丁美洲之表面民主政權,每次選舉,強人政黨以及領袖,訴諸反美抗帝,操作民族議題,但是建立就是內部凌虐人民之政權。

臺灣民眾,甚至中國人民一定要堅決反對這種中共、綠營以及部分藍營,這種勒索式、無思考式、情緒式之民族主義勒索。這種思維是危害國民對於公共議題,包含人權保障、經濟發展以及國家建設之深度議題思考的。這樣子的想法會利用情緒將國家的未來,交給利用這些議題,便宜奪取政權之政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