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封鎖作戰
時間:民國26年(1937年)8月至26年12月
民國26年8月淞滬會戰之初,日軍以強大之海軍與陸軍部隊沿江西進,攻擊我陸上守軍翼側,期以水陸合進,直逼首都南京。但我軍事委員會洞燭機先,密令海軍準備及時封鎖長江,阻敵速攻,俾使我政府當局有充裕的時間將沿海重要物資遷移至大後方,奠定我國對日持久抗戰之基礎。
日本海軍兵力以第三艦隊為主力,計有旗艦「出雲」等43艘以上及陸戰隊2千餘名,此一艦隊兵力已超越我海軍,如敵長驅直入,實難抵擋。海軍遵照軍事委員會指令封江阻敵,除將艦艇駛入長江準備,早在8月11日即將艦艇駛入長江準備,早在8月11日即拆除長江口至江陰之全部航道標誌,使日本艦船失去航行指標,同時在長江狹窄部之江陰水道建立封鎖閘及黃浦江布設三道水雷防線。總計阻塞江陰水道計下沉軍艦、商船、躉船43艘,徵用石子5,000餘噸,另以民船、鹽船185艘,用以填補罅隙。工程浩大,調用人力千餘人及工作艦艇10餘艘,終於完成馳名的江陰封鎖線。江陰封鎖線阻滯日軍西進達四個月以上。
 |
國民政府第一艦隊海容艦 |
 |
國民政府第一艦隊海籌艦 |
 |
國民政府第一艦隊海琛艦 |
 |
抗戰初期所設之江陰封鎖線 |
 |
日本海軍侵華第三艦隊兵力旗艦-出雲號裝甲巡洋艦
| | |
 |
日本海軍侵華第三艦隊兵力天龍號二等巡洋艦
| | |
 |
蔣委員長親示海軍執行長江沉塞之手諭 |
京滬失守後,海軍主力艦艇損失殆盡,然江陰阻塞線使日艦未能突破西進,國軍得以從容部署,投入武漢會戰,海軍續將艦砲移置江岸編組砲隊及游擊布雷,積極增強馬當、湖口、田家鎮及葛店等江防陣地。
馬當、湖口戰鬥:26年11月南京撤守後海軍運用艦砲構成要塞陣地及水雷阻塞航道,12月建成馬當阻塞線,27年3月敵派飛機偵查馬當阻塞線,6月初敵艦與陸上敵軍策應,至26日馬當遂陷;6月30日海軍以湖口為第二防禦線實施佈雷,7月1日日軍運用強大之海空軍兵力優勢,湖口亦陷。
田家鎮、葛店戰鬥:於湖口失守後,我海軍以田家鎮為武漢前衛,以葛店作最後防線,各以艦砲構成要塞陣地及佈雷,27年7、8、9 月間敵以飛機攻擊我佈雷艦艇,9月28日敵傾陸海空軍全力取田家鎮,10月24日中山艦於金口與日海軍轟炸機交戰沉沒,10月25日葛店三面受圍遂失陷。
 |
抗戰期間我海軍自製之水雷 |
 |
抗戰期間我海軍自製之水雷 |
 |
海軍電雷學校文天祥中隊奉命夜襲在湖口彭澤江面的日軍艦艇
|
|
 |
軍事委員會電令布設馬當雷區
|
 |
金口戰鬥中英勇抗日的中山艦 |
 |
金口戰鬥中英勇抗日的中山艦-薩師俊艦長 |
 |
日本海軍於長江航行 |
 |
遭日軍轟炸機炸毀之永績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