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民國26年(1937年)9月12日至11月1日
民國26年8月,日本華北方面軍,以5個師團20萬優勢兵力分津浦、平漢、平綏及張家口四路發起攻勢,企圖奪控華北、圍殲國軍主力,以達成屈服國民政府之目的。國軍第2戰區依持久作戰指導,以15個軍28萬餘人,建立內長城、忻口及太原防線遲滯、消耗日軍戰力,以有利全面長期抗戰。在日軍優勢兵力猛攻下,國軍先於平型關與日軍爭奪陣地8次,復於忻口挫銳敵鋒,然因日軍增援迂迴側翼,始放棄陣地,向晉南轉進。另林彪第115師因伏擊日軍補給支隊,全殲敵兵站守備隊步兵約一大隊,毀損汽車80餘輛,擄獲武器、軍品若干,共軍宣傳為「平型關大捷」,本戰是共軍於抗日戰爭中,唯一納入國軍作戰序列的戰鬥。
總計國軍傷亡13萬餘人、共軍400餘人、日軍2萬7千餘人;第9軍軍長郝夢齡及所屬第54師師長劉家麒、獨立第5旅旅長鄭廷珍陣亡。太原會戰能有效牽制平漢線日軍主力南進,並與上海淞滬會戰共同粉碎日本「三月亡華」的迷夢。
![]() |
英勇太原守軍痛擊日軍 |
![]() |
日軍進入太原 |
![]() |
國軍在忻口陣地前痛擊日軍 |
![]() |
國軍在平型關陣地前痛擊日軍 |
![]() | ||||
|
![]() | ||
第54師師長 劉家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