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g) |
▲抗戰勝利前夕,中共根據地分布圖 |
時間:民國26年8月至33年12月
民國26年「七七事變」後,政府宣言抗日;7月22日,中共於發表「共赴國難宣言」,提出願為實現三民主義奮鬥、取消推翻國民黨的暴動政策、取消蘇維埃政府及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8月22日朱德及彭德懷被分別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8路軍正、副總指揮。同時,中共召開「洛川會議」,開始將「增長實力,以待日後與國軍決戰」作為其主要方針。由於日軍無力控領佔領區,於是中共自太原會戰結束後,便以山西為起點,向日軍占領區挺進,開闢根據地。29年秋季,共軍出動104個團的兵力發起百團大戰,主要以襲擊日軍補給點為主。
30年1月,中共新四軍於安徽南部襲擊國軍,激戰後雖將新四軍肅清(皖南事件),中共仍持續藉國軍與日軍激烈交戰之際,大力向敵後發展,迄33年底兵力已擴充至47萬餘人。
 |
▲中共宣揚國共合作之標語 |
 |
▲中共在敵後召開以抗日為名的支部,實際上是作為擴展根據
|
 |
▲18集團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指揮共軍進行百團大戰 |
 |
▲熱河山區長城沿線一帶,被日軍實行三光政策破壞後的民房
|
 |
▲中共在陜北大規模種植鴉片 |
 |
▲中共不斷對外宣傳醜化國軍並拉抬自身形象,使美國有與之合作的構想 圖為民國33年赴延安訪問的美國迪克西訪問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