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媒報導,臺北政府將於2025年5月8日,二次大戰歐洲戰場勝利80周年,在臺灣臺北的臺北賓館,發表演說。強調面對北韓、伊朗、俄國、中共新四大專制體制的侵略威脅,藉此強調以國際力量共同對抗侵略,民主國家若團結,侵略必敗之意義。
不僅引發台灣政界朝野兩黨支持與反對,對於歷史詮釋的爭論,牽動兩岸對於歷史判斷的敏感性。
先不論此一歷史論述的顛倒性,這在路透社評價中,就有所說明。如果進一步補充,若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的領袖,不是從中國近代史上,作為同盟國之一環的中華民國,紀念歐洲戰場勝利,而是從台灣的角度,亦即作為在二戰時期戰敗的軸心國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的話,歷史詮釋權會陷入顛倒扭曲。
從政治論述評價中,賴清德的兩岸特徵就是帶有對於兩岸關係是處於台獨派的「兩國論」所作詮釋,就是台灣的中華民國與中共關係,不是中國分裂的兩個政府,而是兩個具有敵對意識下的主權國家。
而從二戰上,二戰是美、英、中的民主國家,與奉行馬克斯列寧主義的蘇聯,共同對抗打著反共名義的法西斯德國、日本與義大利,而打著反共名義的法西斯德、日、義,更是藉由法律的名義,解散國會、取消選舉、打擊國內的集會與言論自由以及攻擊在野黨與共產黨。所以蘇聯才以白色恐怖稱呼法西斯國家的打擊政治異議人士行為。「白色恐怖」,此源於俄國十月革命,馬列紅軍對共和俄國白軍攻擊馬列主義者的蔑稱。
但是自去年民進黨執政至今,打著反共名義,去打壓在野勢力,透過法律名義,訂立相關限縮自由的法規,豈不是跟法西斯行為相輔,甚至透過罷免的國民權,造成台北政局動盪,這是在團結台灣,還是在分裂台灣?面對來自中共的威脅,台灣民眾只能漠視臺北政府做法,這對於人民是禍?還是福?人民心中自有一把尺。
蘇聯的解體,讓世界疏忽以為鐵幕已經結束,但實際上卻是舊的鐵幕瓦解,新的鐵幕已經雛形。因為中共仍然存在,俄國總統普丁,身為前蘇聯的情報員,心中仍存有大俄羅斯主義,就如同中共雖然經歷過改革開放,在經濟上放棄馬列毛主義,採用修正的市場經濟政策,心中仍存有完成「解放中國」的雄心,亦即民族主義的國家完整性,會以新的政治型態進行包裝。在中東,伊斯蘭教的宗教民族主義,包裹君主專制的外型,正在中東散開,而以色列與阿拉伯民族間的宗教與歷史紛爭尚未結束。北韓放棄馬列主義,但是以世襲領袖型態意識形態,形成具共和外觀的世襲國家。
國際侵略問題,由於美國川普新政府,以美國利益考量,限縮美國海外援助,所以更加強調,國際間是以利益優先,我們中國人民更應自立自強,中國問題根源還是在於中共,中國反共戰爭仍未結束,並不是台灣放棄對於中國的民主責任,就可以忽視。如同先總統蔣公所說:「亞洲共產主義的威脅,主要的來源,乃是在中國大陸的中共。中國大陸的淪陷不僅是世界上一個悲劇,而且整個世界從那時起直到現在,亦就沒有得到一天和平安全的日子,其嚴重性已為世人所公認。如果我們政府仍在大陸,必不至發生韓戰和越戰,以及北韓和北越為共黨所佔領的災禍。所以亞洲的反共鬥爭,必以中國大陸為起點。」(蘇俄在中國)
臺灣的人民應該思考自身責任,中國大陸的人民在這幾年更應該看透國際間不可信任,中國的未來應當由中國人民自己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