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由於台北的總統賴清德無論在5月8日紀念歐洲戰場結束,或者是在9月3日紀念亞洲戰場結束以及日本投降,都是以帶有日本色彩的「終戰」稱之。這時就是讓台獨份子,以及自稱站在歷史要在多元立場解讀的人士,借題發揮。認為台灣人在1945年日本投降的時候,法理上是日本的臣民,所以一同在感情接受「終戰」。(參考相關報導評論)
而台獨份子則是聲稱,台灣在中日戰爭爆發的時候,在行動上已經放棄對抗日本,是跟日本一同參與戰爭,在二次大戰後日本投降,放棄對台灣主權,台灣理應法理台獨。(參觀相關報導)
在中國大陸,中共大舉強調所謂不要違背歷史虛無主義上,認為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下,蔣介石的國民黨主導正面戰場,而共產黨則是負責敵後遊擊戰場,牽制住日本。而實際上,共產黨在抗戰期間,只是不斷壯大自己,勾結日軍,甚至攻擊國軍而已。這一切都只是淪為一場可笑的局面,就是表面上多元,形式上各方解讀,以自己最有利的方式詮釋歷史,就如同日本人對於南京大屠殺的態度上,不是追究日軍暴行,而是在爭執說當時南京市區沒有30萬人,一切都是中國政府的宣傳一般。(可以參考日本歷史學者半藤一利的〈昭和史〉中相關文獻整理)
筆者認為所謂歷史,是要站在國家民族的立場上,尤其在現在講究民權的現代法治社會,應當是以人民的角度來理解歷史。
以台灣人而言,也就是在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人民,真的是認同要參與中日戰爭嗎?台灣人民對於中國是沒有感情的嗎?日本學者近藤正己在〈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下)〉中,提到中國國民黨台灣黨部在中日戰爭中,接引台灣人前往中國大陸共同抗日,以及以行動遊說中國國民政府讓台灣回歸中國的努力。以及民族派中以林獻堂與蔣渭水為首,透過台灣議會請願行動中,抱持對於中國的關心以及尋求台灣的自治。
整體來說,在當時台灣島中,台灣人民的政治想法上,區分為祖國派,亦即認同國民政府,跟隨孫中山革命一派,還有獨立派,尋求台灣自治,還有認同馬克斯列寧主義,跟隨中共的一派,另外還有為了利益跟緊日本人,貼緊日本殖民政權當權者的一派。
就是因為台灣在這段歷史中的尷尬局面,在血緣上為中華民族一體,在身分上是日本臣民,在這種拉拔間,才會被吳濁流以〈亞細亞的孤兒〉為題,創作出小說。而在事實上,由於1949年的兩岸分治,這個台灣人民在身分上的拉拔,又是透過紀念抗戰勝利而展開,如果站在尊重人民上,應該是要慶祝抗戰勝利,因為在這場歷史上,無論是大陸人民,還是台灣人民,都是跟隨著歐、美共同艱苦的奮鬥,使得軸心國投降。
但是現在無論是日本右翼情況,或者是台灣台獨派情況,乃至藉由抗日發展共產革命武裝的共產黨來看,都未達到蔣公所說:『我們一貫聲言,祇認日本黷武的軍閥為敵,不以日本的人民為敵;今天敵軍已被我們盟邦共同打倒了,我們當然要嚴密責成他忠實執行所有的投降條款,但是我們並不要報復,更不可對敵國無辜人民加以污辱,我們只有對他們為他的納粹軍閥所愚弄所驅迫而表示憐憫,使他們能自拔於錯誤與罪惡。要知道如果以暴行答復敵人從前的暴行,以奴辱來答復他們從前錯誤的優越感,則冤冤相報,永無終止,決不是我們仁義之師的目的。』(抗戰勝利告全國軍民及全世界人士書)
所以說中國近代史是中華民族的苦難史,亦是一段奮鬥史,從人民的角度來看,撕裂的民族靈魂尚未癒合。但是這段值得歌頌的歷史,如今只是不斷被人利用達到其個人私利,我們應該從這段歷史中好好思考,唯有從整個民族的角度,才能徹底領會,應當回歸追求民主自立建設的國家,才是紀念抗戰真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