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節制資本

 








孫文在其革命之主義一文之民生主義中,開宗明義就說,歐美自機器發明,而貧富不均之現象,隨以呈露,橫流所激,經濟革命之焰,乃較政治革命為尤烈。此在吾國三十年前,國人鮮一顧及者。余游歐美,見其經濟岌岌危殆之狀,彼邦人士方焦頭爛額而莫知所救。

所以根本問題就是貧富不均,而且如今已然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絕對不是馬列共產主義式的收歸國有,而是孫文提出的節制資本。孫文在其革命之主義一文中提到國家產業主義的解決方式,若從字面上解釋,確有讓人誤解為馬列共產主義之嫌疑,然究其內涵,孫文提出了節制資本之主張,國家應經營會壟斷民生的重要產業,諸如水,電,石油,交通等產業,以照顧全民,免於私人企業壟斷市場,哄抬價格,傷害民生。如今世上有許多壟斷性產業,世界各國大致都有反托拉斯的法律,在必要時,強迫分拆企業。預防勝於治療,節制私人資本,擴大國家資本,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國家需要有錢人,需要與有錢人合作,創造工作機會,讓一般民眾有工作。一個好的企業,越成功,其照顧的人民就越多,其人民的層面就越廣。一般員工,為了照顧家庭,可能背負著幾十年的房貸,孩子的教育,一旦企業出了問題,首當其衝的,都是這些善良的老百姓。如果國家沒有未雨綢繆,有個完整的計畫,等於就是置人民於不顧,這樣子是不行的。擴大國家資本,來照顧需要幫忙的國民,由此就明白非常重要。當年台灣高鐵因政府建設績效不彰,而改由民間來主導建設,沒想到蓋到一半,卻出現問題,政府不得不擔起責任,完成高鐵。這個例子告訴我們,這種有關民生的建設,是不適合交給民間的,因為只要虧錢,民間就會不要做,就會裁員,就會影響人民生計,高鐵這種虧錢的交通企業,是國家的責任,如果國家能不斷地擴大資本,改善效率不彰的問題,高鐵就是回饋社會重要建設的例子。國家無論如何都要經營下去才是。

所有人都希望賺錢,所以從國家的角度來看,要幫助所有人賺錢,藏富於民是個重要課題。賺得越多,回饋社會就應該越多,這個簡單的理想反應在個人所得稅的級別上。民間企業只要能賺錢,甚至國家可以來支持企業賺錢,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政府要保護基層員工,就得投資企業,成為無聲的股東,賺錢時,利潤回饋全民,企業有困難時,政府的股份可以保護員工,甚至協助企業。2008年的金融海嘯,最後都是國家出面解決,證明要能讓民企賺錢的同時,制度性的回饋社會,節制私人資本,擴大國家資本。最近美國政府注資英特爾,提供了我們另外一個可以思考的外國例子。

節制私人資本,不是不讓有錢人賺錢,而是國家參與成功企業一起來賺錢,以期能回饋社會,賺得越多,回饋社會就越多,而國家資本的擴大,可以透過壓低油價,電費 ...,不斷的建設以回饋社會,更可以協助有困難的人民,盡全力來縮小貧富差距,這才是節制私人資本的真正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