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革命建國史(初期之革命運動):革命保皇兩黨之衝突

節錄自《中華民國革命建國史》(卷一),第28~36,文公直等著,大同學會編輯,上海:新光書店,1929年


ー、革命保皇兩黨衝突之原因 

革命的興中會與君憲的保皇會之宗旨之不相合,無待詮釋。惟保皇會首領康有爲梁啓超;初亦以『救國』二字爲號召。戊戌以前,文廷式創『強學會』於北京,聯名上書,昌言救國。聲譽之隆,震動全國;是爲中國政治集團之始,亦卽政黨之最早者,且爲改革政治最初之強有力的呼聲。康有爲欲利用之,乃加入爲會員,培植無羽,結納會員;排擠文廷式,取而代之。復爲公車上書之舉,以聳當時社會之觀聽。強學會遂成康有為之機關,其徒梁啓超則辦『時務報』於上海,提倡新學,名動一時。於國內政治之革新及靑年思想之進步,頗有相當之關繫;則爲不可磨之事實。故革命先進如孫中山、楊衢雲、陳少白等,於保皇會成立以前,與康、梁徒侶,往還不絕。中山、衛雲、少白在香港、澳門間,嘗與康廣仁(有為之弟)、何易一、陳千秋商略革命,且薦梁啓超充橫濱華僑學校校長。章炳麟與康、梁交尤厚,且助梁啓超任時務報記者。後復助梁充『上 海廣智書局』編輯。常時兩黨雖宗旨絕對不可合作,而同致カ於國事。嗣保皇會成立,旋復改 稱『帝國憲政會』。其保救淸帝,反對革命之言論,公然宣傳;於是革命黨人目康有爲等爲漢奸,斥之曰:『忘親事仇,殘同媚異。』海內外兩黨機關報大開論戰,勢同敵國。直至民國吿成後,兩黨各自演化,永爲敵黨。

二、兩黨在日勢力之消長

興中會在海外之分會,除檀香山外,卽以在日本橫濱之分會爲最有勢力,實カ極充。孫中山及陳少白、楊衢雲於廣州革命失敗後,因淸廷之壓迫,不見容於英之香港政府,均常逗留横濱,假該處爲第二次活動之策源地,時橫濱興中會之會員,有百數十人;多屬著名僑商。至丙申冬,鄭汝磬、馮鏡如等組織學校敎育僑商子弟,欲由祖國聘新學家,往任敎職就商於孫中山。中山乃薦梁啓超充敎員並代定名曰『中西學校』。蓋興中會員從事於敎育界者絕少,而康有爲則講學二十年,徒侶廣衆;孫中山旣與康同任國事,則辦學延師,自不能不假助於康。鄺汝磬特中山介紹函赴上海,謁康有爲於旅次。康以梁啓超方任時務報編輯,不能分身改薦徐勤爲代。且助以陳默盦、陳蔭農、湯覺頓等。復謂『中西』二字欠雅,爲易名『大同』親書『大同學堂』四字門額爲贈。徐勤等旣抵日本初,與孫中山、陳少白時和過從,引爲同志及漸實握教育機關,與僑商朝夕酬酢,友誼日深,且有同來之同學,皆任敎員為之,輔交際漸廣,興中會方面:則中山奔走各埠,無暇専注横濱,僅留陳少白、楊衢雲一、二人來往東京、橫濱間,從事接洽,自非徐勤等保皇會之敵。故徐勤在日年餘,而橫濱之保皇會對興中會漸成喧賓奪主之勢。

三、保皇黨戊戌失敗後之氣燄

戊戌康有爲、梁啓超等謀變法圖強,與淸帝愛新覺羅載湉密計,消滅頑固派將不利於那拉氏(西太后,卽慈禧太后),聯絡袁世凱。擬藉其新建陸軍之力舉事。袁世凱遽向那拉氏吿密致事洩,帝被囚;康廣仁、楊銳等六人死焉,時人謂之『六君子』。康、梁師徒亡命日本,孫中山、陳少白以同屬逋客,親往慰問,且商以後合作問題。但康有爲得淸帝之眷顧,以帝師自居,目革命爲大逆不道,深恐為所牽累,故託辭不見孫中山。是爲兩黨日後軋轢之最大原囚。未幾,機濱有保皇分會之設,僑商之興中會員多加入。同時,大同學堂且有「不許孫文到堂』之標語,梁啓超發刊『淸議報』於橫濱,大倡『勤王』之說,且攻擊民主革命甚力。由是,兩黨交惡日甚,勢成水火。當時,徐勤曾致書日人宮崎寅藏,力辯無攻訐孫中山之事,錄其原函如下:

睽別幾月,音問杏然。僕到港已得見貴領事。到澳,得與田野氏晨夕接談。頃由粵返學校,事颇繁,未能親自來談,乞諒之!前聞田野氏云:貴邦人士咸疑僕大攻孫文,且疑『天津國民報』所刊『中山樵傳』係出自僕手。聞言之下殊堪驚異,僕與中山樵,宗旨不同,語言不合;人人得而知之。至於攻訐陰私之事,令人無以自立,此皆無耻小人之所爲,僕雖不徳,何忍為之?而貴邦人所以致疑者,此必有一、二人造爲浮言,以惑貴邦人聽聞耳;僕實絕無此事也。今支那之局,譬之:海舟遇風,其勢將覆,而舟人猶復互相爭鬭,以任其溺滅;雖下愚之人,不致若是。貴邦人成其血誠,乃心東亞特以此相規勸;僕實感謝不止!而猶斤斤以自辦者,蓋欲洗不白之寃,而釋四方之疑也。先生人望所宗,惓惓於僕;故敢以此相吿。先生事暇,乞到學校一談,康師,梁、王二友皆託仁宇之下;僕等他日何以報之?大同學校又蒙犬養先生爲名譽校長,危而復安,而功德更不可言狀!専此敬問大安!田野、松崗二氏在澳甚安。
弟 徐勤叩稟 中曆卅日

四、謝讚泰聯合兩黨之失敗

先是,丙申正月初九日,謝讚泰應陳錦濤、梁瀾芬、之晏,初識康有為之弟廣仁於香港晶芳酒樓。席間,謝讚泰痛言兩黨聯合救國之必要,康廣仁極首肯。是年,九月謝讚泰與康有爲晤於惠升茶行,所談不得要領。丁西,八月,謝纜泰約康廣仁會於公園。廣仁謂:『家兄非忠心於滿,不過欲以和平革命救國。現時大臣如張之洞等,咸贊成其主張;故不便與革命黨人公然往還,致招疑忌。孫文躁妄無謀,最易憤事;楊衢雲老成持重,大可合作,當力勸家兄與楊先生聯合也。』 未幾,康廣仁死於戊戌八月之變,康有爲、梁啓超同亡命至日,謝讃泰復致書康、梁師徒,重申前議且介紹楊衢雲與之接洽。康赴美後,楊衢雲於己亥五月二十八日,由馮鏡如介紹與梁啓超會談於横濱,山下町五十三番文經商店。事後,楊衢雲馳書吿謝讚泰謂:『梁不願早事聯合,祇言「各宜先向自黨運動以待時機」。要之:康黨素來夜郞自大,常卑視留學生及吾黨,且欲使吾黨仰其鼻息。究其實學尙遠不如胡禮垣著之『新政安衡』。此種非眞愛國者與之合作,實爲有害無利。』 謝讚泰固極端服膺楊衢雲者;讀此書以前運動兩黨聯合之熱心,自是冰消。

五、梁啓超加入興中會之失敗

康有爲離日赴美後己亥(淸光緒二十五年)夏秋間,梁啓超因與孫中山往還日密,漸賛成革命。其同學韓文舉、歐榘甲、張智若、梁子剛等主張尤形激烈。於是有孫、梁兩派合併之計劃,擬推孫中山爲會長,梁啓超副之。梁啓超詰孫中山曰:『如此則將置康先生於何地?』中山曰:『弟子爲會長,爲之師者其地位豈不更尊?』梁悅服。是年,梁啓超至香港訪陳少白殷殷談兩黨合倂事。並推陳少白、徐勤起草聯合章程。事垂成,徐勤、麥孟華暗中反對甚力;馳書康有爲張皇吿變,謂:『卓如(梁啓超字)漸入行者(按『行者』隱『孫』字指中山)圏套非速設法解救不可!』時,康有爲在星嘉坡得書,大怒!立派葉覺邁攜款赴日,勒令梁啓超卽赴檀香山,辦理保皇會事務,不許稱延!梁啓超迫於勢不得已,遵命赴壇。頻行,約孫中山共商國事矢言合作到底至死不渝!以檀香山爲興中會根源地,力託爲介紹同志,孫中山坦然不疑,爲作書介紹於胞兄徳彰及僑檀諸友。

六、保皇黨之欺衆歛財

己亥十一月梁啓超抵檀,持孫中山介紹書謁僑商李昌、鄭金、何堪、卓海諸人,頗受歡迎。旋赴茂宜島訪德彰,徳彰得中山函招待優渥,且令其子阿昌執弟子禮,隨梁赴日留學。梁居檀數月,深惭爲組織保皇會之宣傳,謂:『名爲「保皇」,實則革命』。僑商不知其詐,多人穀中;捐助漢口起事軍餉逾華幣十萬圓。孫中山聞之,以梁失信背約,馳書責之,然已無及自是。檀香山之興中會會員多爲保皇會所利用,與橫濱興中會會員如出一轍。

七、宮崎寅藏之被誣陷獄

庚子,某月,日人宮崎寅藏語孫中山謂:『我於康有爲有恩,聞康近到星嘉坡擬親往遊說,使其拋棄保皇之主張,聯合革命。』孫中山以爲不易,宮崎寅藏固請,乃許之。香港康黨聞宮崎寅藏曾赴粤,謁李鴻章;遽電吿康,謂:『宮崎奉李鴻章命,來南洋行刺;請愼防!』康有爲急以之吿星嘉坡當局,故宮崎寅藏至星嘉坡二日,卽被警察逮之入獄。孫中山自越南至,聞其事乃親訪星嘉坡總督,說明底蘊,始獲釋放。自是日本志士所倡「孫康合作』之議,始完全絕望,而廢然拋棄,兩黨從此永無合作或敎好之可能。

八、唐才常系對康梁之惡感 

庚子漢口一役,唐才常與林圭秦鼎銘(力山)等,均與孫中山有合作之約,是役,雖以『勤王』爲號召,實則利用康有爲募款而已。故大通、漢口,旣先後蹉跌,而秦鼎彝、陳猶龍諸人,以保皇會捐款用途不明,謂其阻誤義師,攻擊甚力。康、梁師徒疑爲革命黨所挑撥,銜恨益深。故,梁啓超曾有:『從此披髮入山』之憤語。甲辰(淸光緒三十年),孫中山二次游美,舊金山保皇會竟嗾使美國海關譯員阻其登陸,卽含一種報復之意義也。

九、兩黨刊物之激戰

此後,海外各埠興中會與保皇黨之衝突日益劇烈。康派之『東京政聞社』開幕,及徐勤在小呂宋與星嘉坡之演說會;均被革命黨員擾亂破壊。兩黨機關報之大開筆戰,尤無時無地蔑有。茲就雙方筆戰之海外各埠兩黨機關報,列其報名、地點、年代、主持人、姓名、如次:

興中會

地點

時代

主持人

保皇會

地點

時代

 主持人

中國報

香港

新丑

陳少白、黃世仲、陳思仲

領海報

廣州

新丑

胡顯顎

中國報

香港

乙巳以後

朱執信、馮自由、陳春生

商報

香港

乙巳以後

徐勤、吳憲予

民生日報

檀香山

甲辰

程蔚南、張孺伯

新中國報

檀香山

甲辰

陳繼儼、梁文卿

大同報

舊金山

甲辰

唐瓊章、劉成愚

文興報

檀香山

甲辰

梁朝杰、梁君可

民報

東京

丙午

章炳麟、胡漢民、朱執信、汪精衛

新民叢報

橫濱

丙午

梁啟超

中興日報

星加坡

丁未

田桐、周杜鵑、張紹軒、汪精衛

南洋總匯報

星加坡

丙午

徐勤、吳憲予

自由新報

檀香山

丁未以後

盧信、溫雄飛

新中國報

檀香山

丁未以後

陳繼儼、梁文卿

華英報

雲高華

戊申

周天麟、崔通約

日新報

雲高華

戊申

何卓競、黃孔昭

大漢報

雲高華

庚戌

馮自由

日新報

雲高華

庚戌

梁文卿

少年報

舊金山

庚戌

黃楚伍、黃芸蘇

世界報

舊金山

庚戌

梁朝杰、梁君可